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雨刮反转过程振动冲击特性实验研究
毛之安, 王岩松, 孙裴, 张舟云, 傅伟, 郭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 (1): 288-295.  
摘要78)      PDF(pc) (2715KB)(253)    收藏
汽车雨刮反转时产生的振动冲击是引起雨刮噪声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雨刮运动学及动力学性能得到广泛研究。为了研究雨刮反转过程的振动冲击特性,搭建一种基于平动测试系统的雨刮反转实验台,开展不同工况下雨刮反转过程中振动冲击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雨刮反转实验台能够实现对应实车各挡位调速功能,实验结果与实车测试在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其能够区分和模拟玻璃表面的不同干湿状态,并进行刮片力学状态分析;对于所测工况,刮刷速度与加减速对振动冲击的影响呈正相关,而相比刮刷速度,加减速时间对刮片反转过程中的振动冲击影响较小。实验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雨刮噪声产生机理及噪声控制等具有一定意义与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多通道PID神经网络解耦有源控制算法
吴雪纯, 王岩松, 郭辉, 郑立辉, 袁涛, 朱瑞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6): 38-44.  
摘要277)      PDF(pc) (2137KB)(848)    收藏
为满足多目标区域降噪要求,研究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至关重要。随着声通道数量增加,通道间会出现相互耦合,增加系统复杂性且影响系统稳定性。为解决通道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神经网络和滤波x 最小均方算法(FxLMS)的多通道噪声解耦算法(PIDNN-FxLMS)。在传统FxLMS算法基础上,利用PID 神经网络对有源控制系统控制参数进行调整,获得最优控制,同时对多通道有源控制系统解耦和控制问题进行处理。结果表明,PIDNN-FxLMS算法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传统FxLMS算法,在降噪效果方面,该算法残余误差信号幅值最小,更适用于多通道有源噪声控制系统。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雨刮反转过程摩擦特性分析
杨雪, 王岩松, 郭辉, 郑立辉, 袁涛, 孙裴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5): 21-28.  
摘要246)      PDF(pc) (1884KB)(816)    收藏
从理论分析角度出发,建立雨刮-风窗系统的动力学及摩擦模型,研究雨刮-风窗系统运动时摩擦产生振动噪声的原因,以期改善汽车NVH性能。建立动力学模型,推导并无量纲化解析式;基于摩擦系数-相对速度负斜率公式、库伦摩擦定律及流体润滑特性,分别对雨刮-风窗系统在干燥、湿润运行工况建立摩擦模型,研究不同工况下刮片角度、摩擦系数及摩擦力随时间变化情况;应用非线性解析法——龙格-库塔法,分析动力响应及摩擦特性。模型仿真结果准确复现出雨刮片实际运动中相关振动特性;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动力学模型及摩擦模型的有效性。建立的动力学及摩擦模型,可为雨刮片结构优化、雨刮-风窗系统振动噪声控制及相关的固体接触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降维-回归的车内声品质时变烦躁度评价
王增政, 王岩松, 郭辉, 袁涛, 郑立辉, 孙裴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4): 177-183.  
摘要267)      PDF(pc) (1645KB)(652)    收藏
用心理声学参量表征声品质评价指标,可直观描述人对噪声信号的主观感觉。相比于听审团评分,它具有简单快速、效率高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将多个客观参量降维到低维空间,用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参量定量表征主观感受,有利于声品质评价的标准化。通过采集轿车车内噪声信号,以等间隔不同车速状态和怠速状态下的噪声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考虑汽车车内噪声特性的时变效应,分别计算出噪声样本的心理声学客观参数时变算术平均值。提出以“时变烦躁度”作为主观评价指标,以语义细分法结合数字等级评分法作为主观评价方法进行主观评价试验。用因子分析对6 种客观参量进行降维,结合显著相关性分析确定出响度(Z)、粗糙度、AI 指数3 个客观参量,并用多元回归建立声品质烦躁度评价预测数学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回归预测三参量模型的相对误差率在5 %以下,比六参量模型相对误差率低,预测效果比较理想,说明这3 个参量可以有效表征主观烦躁度,同时证明噪声声品质的时变烦躁度评价预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电动开启车门锁曲柄齿轮啮合冲击噪声分析
苏旭, 杭鲁滨, 郭辉, 王明远, 刘哲, 陈勇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1, 41 (6): 160-165.  
摘要322)      PDF(pc) (2668KB)(57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高速汽车驾驶员耳侧噪声贡献量分析
李文武,刘宁宁,王岩松,郭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9, 39 (1): 24-2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9.01.005
摘要151)      PDF(pc) (2164KB)(778)    收藏

摘 要: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车外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对人耳侧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利用高速公路试验结合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汽车高速工况下车外相关位置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的传递特性;分析了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信号的频谱特性;对驾驶员耳侧的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出车外不同位置、类型噪声对驾驶员耳侧的噪声贡献量,并进行了贡献量排序;将高速工况驾驶员耳侧拟合噪声信号与实测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算法研究
李雅榕,郭辉,王岩松,张亮,刘宁宁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6): 65-71.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6.012
摘要186)      PDF(pc) (1628KB)(1014)    收藏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对车内噪声的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sym6小波的离散小波变换(DWT),将其与FxLMS结合形成DWT-FxLMS主动噪声控制算法,并构建相应的主动噪声控制(ANC)系统模型。将采集的车内噪声作为参考噪声源,参考信号经由Mallat塔式算法实现的离散小波变换分解为具有多分辨率的多个子带,再由FxLMS算法处理,最终经离散小波逆变换实现信号的重构。利用计算机仿真分析该算法对车内噪声的控制效果并与时域FxLMS算法(TD-FxLMS)和频域FxLMS算法(FD-FxL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TD-FxLMS算法相比,DWT-FxLMS算法大大降低了计算复杂性且收敛性更好;与FD-FxLMS算法相比,DWT-FxLMS算法能有效地消除稳态和非稳态噪声,而FD-FxLMS算法无法有效消除非稳态噪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共振式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分析
朱福1,郭辉1, 2, 3,王岩松1,魏民祥2,吴江3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1): 68-73.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1.013
摘要865)      PDF(pc) (2349KB)(987)    收藏

为研究汽车共振式排气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与气流速度和温度的关系,利用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与声类比(AA)方法,建立了消声器流场和声场模型,搭建实验台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噪声和湍动能。结果表明:在消声器的结构突变处,流体噪声源和湍动能均较大,云图分布具有一致性。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以3 000 Hz以下为主,噪声值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流温度的增大而减小,但频谱特性受流速和温度的影响较小。消声器多场耦合下的气流再生噪声研究结果可为消声器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复杂穿孔板结构消声器传递损失研究
陈敏,郭辉,徐驰,王岩松,刘宁宁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5, 35 (5): 185-18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5.05.039
摘要187)      PDF(pc) (1268KB)(1176)    收藏

为分析穿孔板结构参数对穿孔板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以某车用消声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该复杂穿孔板消声器声学模型,并基于两负载法搭建实验台,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孔隙率、孔径、板厚等穿孔板结构参数对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孔隙率的增大,低频传递损失峰值向高频方向移动,中高频频带变宽;随着孔径的增大,传递损失变化不大,高频频带变宽;随着板厚的增加,高频传递损失变大。研究结果对复杂穿孔板结构消声器设计及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车内噪声听觉时域掩蔽主动控制LMS算法
冯天培,王岩松,郭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3):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3.020
摘要494)      PDF(pc) (1170KB)(1759)    收藏

在传统噪声主动控制LMS算法基础上,考虑人耳听觉感知的后掩蔽效应,推导出Post-masking LMS算法。以汽车车内噪声主动降噪为例,分别采用LMS与Post-masking LMS算法,在Matlab环境中对实测的不同车速下车内噪声信号进行有源噪声控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Post-masking LMS算法能在传统LMS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车内噪声响度水平,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和主观听觉感受。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