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用混沌参数甄别车辆悬架振动信号的周期性
彭富明 1,汪正杰 1,张雨 2,王玉国 2,吴凯 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4): 104-10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4.023
摘要218)      PDF(pc) (1200KB)(949)    收藏

悬架—车轮系统隔振参数选择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系统振动信号周期性的好坏,而单纯用肉眼无法有效判别振动信号周期性的差别。用Grassberger-Procaccia(G-P)算法和小数据量法合理选择嵌入维数、延迟时间和序列平均周期等重要参数,并且在对数曲线图中准确划定无标度区,以得到比较客观的关联维数和最大Lyapunov指数。结果表明:采用关联维和最大Lyapunov指数作为判据,可以对悬架—车轮系统振动信号作周期性甄别,从而更准确地评价汽车悬架隔振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考虑瞬态压力波效应的高速列车车门模态试验分析
张 雨;王玉国;辛江慧;蒋 平
   2011, 31 (3): 95-9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1.03.022
摘要1632)      收藏
讨论高速列车会车瞬态压力波与车门模态的关系。介绍模态试验的基本理论。采用锤击脉冲激励获得单个车门的基本模态。采用正弦扫频激励获得车门 - 框架系统的衍生模态。将车门基本模态和衍生模态相结合,可了解车门弯曲和扭曲的频率与振型。通过采取措施改善车门模态参数,将减缓高速列车会车瞬态压力波的效应。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