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六轴宽轨机车液压减振器卸荷参数的选取
章新, 李建伟, 史青录, 李幸人, 王宇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4): 240-245.  
摘要301)      PDF(pc) (2207KB)(754)    收藏
对出口白俄罗斯的某型六轴宽轨机车一系垂向减振器卸荷参数进行选取。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共计90 个自由度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在AAR5 级轨道谱激励下,首先对一系垂向减振器双向比大于、等于及小于1 时所对应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压缩与拉伸行程的卸荷参数之间关系;进而以平稳性为目标,结合减振器两端相对速度分布范围,确定单侧行程的卸荷速度及卸荷阻尼力;最后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减振器双向比为1 时,即压缩行程与拉伸行程的卸荷参数选取为相同数值时,机车动力学综合性能最优;以平稳性为目标确定的最优卸荷速度及阻尼力相比其他方案中的卸荷参数而言,机车的Sperling 指标、一、二系悬挂装置动荷系数、轮重减载率均明显最低,只有通过R600 曲线时的脱轨系数不是最佳,但也能够满足安全要求。有关结论可为该型机车减振器卸荷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大型风力发电机叶片振动测试与分析
王博特1,王宇楠2,郑涛1,占晓明1,毕继鑫1
噪声与振动控制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21.04.039
3. 高速列车非线性空气悬架自适应反步控制研究
李硕,马顺,李艳山,王宇,陈晓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4. 减速带及发动机联合激励下车辆混沌识别与智能抑制
胡启国,韩 奥,王宇谦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2): 1-5.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2.001
摘要146)      PDF(pc) (1490KB)(898)    收藏

针对非线性悬架车辆通过连续型减速带时,在减速带和发动机的联合激励下可能产生的混沌,以考虑发动机激励的车辆五自由度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车身Poincaré截面图和车辆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对车辆在联合激励下产生的混沌进行识别,并利用基于粒子群算法搜索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的反馈控制对车辆混沌进行抑制。结果表明,车辆在各车速工况下均处于混沌状态,中低速工况下车辆进入混沌的途径是多频率激励下系统振动的耦合,高速工况下车辆由分岔途径进入混沌状态;利用粒子群算法搜索全局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的反馈控制能够有效抑制车辆混沌。揭示了非线性悬架车辆在联合激励下的混沌特性,为混沌的智能抑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某车室低频噪声近似建模分析与板件优化
胡启国1,王宇谦1,李苏平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5): 97-102.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5.021
摘要289)      PDF(pc) (1499KB)(702)    收藏

为了降低车室低频噪声,采用对声学贡献较大的车室地板、后地板、前围板、顶棚、前车门内板及后车门内板的厚度参数为因子,以车身质量、车身模态频率、驾驶员头部处声压峰值和声压均方根值为响应,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方法采集样本数据进行因子空间设计。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4个响应关于6个因子的误差小、精度高的近似模型,并对所建立的近似模型进行误差分析。以驾驶员头部处声压峰值最小为目标函数,板件厚度参数为自变量,驾驶员头部处声压均方根值、车身质量和车身模态频率为约束条件。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对板件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其优化结果表明,驾驶员头部处最大声压峰值所在的频率158 Hz处的声压降低了4.45 dB,134 Hz处的声压峰值降低了5.47 dB,在其他声压峰值较高的频率处,测点声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说明在满足约束条件同时,通过优化有效地降低车室空腔噪声,提高车辆的声学舒适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儿童安全座椅低频振动的仿真与优化设计
胡启国,王宇谦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2): 101-10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2.021
摘要439)      PDF(pc) (1504KB)(996)    收藏

为降低儿童安全座椅低频振动对儿童乘坐舒适性的影响,建立六自由度汽车与安全座椅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模拟汽车在B级路面以20 m/s速度行驶的工况,分析车辆和座椅的振动情况。建立优化目标泛函,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优化泛函的各项加权系数。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进行被动减振优化,采用LQG线性二次调节器进行主动控制,用这两种方法来实现乘坐舒适性的优化。对比仿真结果可以得出被动控制对低频处的共振峰值衰减没有效果,而主动控制在4 Hz、 7 Hz、10 Hz、12 Hz、15 Hz处与初始值产生的共振峰值相比有明显的衰减。两种实验得到的安全座椅垂直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表明,被动减振优化值比初始值降低了78.9 %,主动控制情况下比初始值优化了60.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篦齿对悬臂薄壁圆柱壳模态特性的影响研究
王宇,韩清鹏,李昌,陈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5, 35 (3): 82-8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5.03.018
摘要307)      PDF(pc) (1475KB)(964)    收藏

采用传递矩阵方法研究外壁带有周向篦齿(即密封齿)薄壁圆柱壳的模态振动特性。在悬臂边界条件下,首先基于 Love 壳体理论建立带篦齿薄壁圆柱壳的动力学方程,通过传递矩阵法和高精度的精细积分法对其模态特性进行分析,求得各阶模态对应的固有频率和三维模态振型,并通过有限元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最后讨论篦齿布置形式、篦齿高度和篦齿道数对悬臂薄壁圆柱壳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传递矩阵法适合于求解带篦齿悬臂薄壁圆柱壳的模态振动特性,篦齿结构的布置形式、高度和道数均对薄壁圆柱壳构件的振动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模态数量对薄壁短圆柱壳振动响应分析的影响
王宇 1,2,翟敬宇3,李晖1,罗忠 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2): 50-5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2.011
摘要260)      PDF(pc) (1381KB)(1771)    收藏

采用振型叠加法研究薄壁短圆柱壳受谐波激励的振动响应分析时模态截断数量的影响,且考虑简支—简支、固支—固支和固支—自由三种约束条件。首先基于Love壳体理论建立薄壁短圆柱壳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给出采用振型叠加法进行薄壁短圆柱壳受径向谐波激励时的振动响应求解方法。在三种不同约束条件下,计算采用不同模态截断数量时的稳态响应的振动幅值,对比其一致性,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三种约束条件下计算受谐波激励薄壁短圆柱壳的振动响应,需要截取前8阶模态函数用于表征位移模式;模态数据超过8阶对响应计算的精度没有明显改善,实测振动响应结果与解析结果基本吻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磁路结构有限元分析
王宇飞,楼伟锋,吴东兴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3, 33 (3): 1-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3.03.001
摘要1209)      PDF(pc) (1156KB)(2389)    收藏
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种新兴磁流变材料,目前在结构振动控制、冲击隔离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优良特性,设计一种剪切挤压式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根据磁流变弹性体工作区域磁场强度的要求,进行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的磁路设计。利用ANSOFT电磁场分析软件,对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进行磁路有限元分析,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混合方法在声-固耦合系统中的应用
王宇;陈兴林;李光民;刘晓一
   2012, 32 (2): 23-2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2.005
摘要1219)      收藏
为了研究透过船舶外板的噪声辐射问题,基于波动理论、统计能量法和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中频声振模型结构的混合分析模型,采用扩散场多自由度互易原理,进而实现随机子系统和确定子系统的耦合计算,给出模型结构在外界激励下的声振响应。通过数值计算板结构的传递损失,与传统的SEA比较,验证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证明该方法计算复杂结构的高效性与精确性,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中若干问题
王宇飞;何 琳;杨 雪
   2011, 31 (3): 129-132.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1.03.030
摘要1737)      收藏
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种新型磁流变材料,其流变特性不仅可控可逆,而且响应速度快、能耗低,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对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比如实用型磁流变弹性体研制方法、隔振器磁路的材料选择和设计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今后应该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机-电相似性的隔振系统功率流计算与分析
吴大德;王立兵;王宇宁
   2011, 31 (2): 12-1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1.02.004
摘要2520)      收藏
从振动能量传递的观点,研究柔性基础上动力机械隔振系统功率流传递特性,是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根据机械和电气学科的交叉性和相似性,将电路分析中的戴维宁等效算法引进到机械隔振系统功率流的计算中推导出柔性基础上设备的单层隔振系统和具有中间质量块的多源多级隔振系统传入到基础的功率流表达式。最后编程进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系统地研究隔振器刚度、隔振器阻尼、中间质量块、基础厚度模量对输入到基础振动功率流的影响规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聚氨酯隔振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刘柏峰;朱海潮;束立红;王宇飞
   2011, 31 (1): 131-135.  
摘要1702)      收藏
利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聚氨酯材料的实际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运用ABAQUS软件的超弹性材料评估功能,得出了适合聚氨酯材料的最佳本构模型。基于该本构模型,对一种新型聚氨酯隔振器的静、动态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隔振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通过隔振器的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对聚氨酯材料在新型隔振元件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磁流变阻尼器特性的实验研究》
束立红;王宇飞
   2010, 30 (3): 5-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0.03.002
摘要2124)      PDF(pc) (239KB)(1408)    收藏
结合磁流变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和阻尼力简化模型,对不同激励振幅、激励频率、控制电流下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特性、耗能特性、响应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分析得出,磁流变阻尼器具有极强的减振耗能作用,且耗能能力随着控制电流、激振振幅和频率的增加而增大。磁流变阻尼器的响应时间随控制电流的变化不太明显,但是随着激振速度的增加迅速减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多阶段活塞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电磁线圈研究》
王宇飞;束立红;何琳
   2010, 30 (2): 142-145.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0.02.142
摘要2163)      PDF(pc) (1446KB)(1642)    收藏
分析磁流变阻尼器采用多阶段活塞式结构的优点,系统地研究磁流变阻尼器的电磁线圈特性。基于有限元软件构建磁流变阻尼器的仿真模型,分析得出在并联的电磁线圈中通入方向相反的电流,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磁路利用率。调整磁路中有效长度的分布和改变活塞齿槽断面为梯形结构,可以改善磁通的分布,确保整个阻尼通道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均匀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结合部系统的混沌与分岔的研究》
张文革;王宇;殊海燕;王世军;苏丹;赵金娟
   2009, 29 (5): 43-4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09.05.012
摘要2378)      PDF(pc) (1262KB)(871)    收藏

研究了机床导轨结合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考虑到系统在实际接触振动过程中具有滞回模型的特点,建立了分析该类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应用渐进法求出系统的等效阻尼和等效刚度系数。采用Range-Kutta法对系统方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讨论了系统在改变阻尼条件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问题。最后发现阻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系统会出现混沌运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