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颗粒阻尼在浮筏隔振系统中的减振特性研究
孙晓红, 杨斌, 刘昌斌, 贾睿昊, 牛军川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 (3): 271-275.  
摘要14)      PDF(pc) (1979KB)(7)    收藏
在船载和舰载机械设备的隔振工程实践中,浮筏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被动振动控制措施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浮筏隔振系统的减振效果,以一低内阻浮筏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子结构导纳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设计由厚壁铝壳和不同粒径钢珠构成的颗粒阻尼器,将其安装于浮筏隔振系统的上平台或下平台。使用激振器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扫频激励,通过对比安装有等质量的颗粒阻尼器和配重的隔振系统振级落差,定义颗粒阻尼器的替代损失和平均替代损失,通过该指标研究颗粒阻尼安装位置、粒径、填充率、表面粗糙度等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并对颗粒阻尼器减振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在浮筏隔振系统中颗粒阻尼器在较宽频段上都能起到良好减振效果,颗粒阻尼器平均替代损失大约能够达到4 d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水下仿生贝壳电磁驱动器动力学分析
崔磊, 黄兴保, 杨斌堂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5): 13-20.  
摘要232)      PDF(pc) (1984KB)(736)    收藏
仿生驱动是水下航行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目前仿生贝壳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研究仿生贝壳电磁驱动器的动力学特性,首先基于电磁感应和双贝类贝壳的外形结构及喷射运动机制提出一种仿生贝壳电磁驱动器,建立驱动器执行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并推导动力学参数,构建永磁体受到的磁力矩的数学模型。接着通过Ansoft Maxwell 进行电磁仿真验证,依据对数螺线极坐标方程建立仿生贝壳模型并通过永磁体阵列排布优化动力学参数。最后完成动力学响应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磁力矩模型验证结果准确,优化后仿生贝壳驱动器动力学幅频响应均存在一个共振峰值,且在外部激励为10 Hz附近时均出现相位跳跃现象,当系统阻尼为0.003 N∙s/m时,执行机构振动幅值出现短暂平台效应而后迅速衰减。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仿生贝壳电磁驱动器的流量控制系统和水下航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离散支承梁分段动力学建模方法
吴浩慜, 邵济明, 卢健, 王熙, 杨斌堂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1, 41 (6): 12-18.  
摘要542)      PDF(pc) (1672KB)(83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新型电磁永磁振动研磨机理及应用
夏昂,杨斌堂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9, 39 (1): 238-244.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9.01.046
摘要106)      PDF(pc) (1987KB)(577)    收藏

针对磁力研磨的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问题,根据研磨加工的材料去除模型,增大研磨压力可以提高研磨效率。通过改进磁力研磨方式,引入高频振动,增大研磨粒子的瞬时压力, 提高研磨效率和加工质量。本文设计了一种简单的电磁永磁复合作用的高频振动头,用于辅助磁力研磨, 该振动头结构和磁路简单,漏磁少, 可方便置于数控机床或者机械臂上实现复杂形面加工。 所提出的研磨机理将研磨粒子的纯水平旋转运动变为水平旋转和上下振动的复合运动,材料去除率增高, 经体视显微镜观察,相对于原始表面和单纯磁力研磨的表面,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 分析了电磁永磁振动研磨的加工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电磁变刚度半主动动力吸振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
尤佳欣,王熙,杨斌堂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4): 51-55.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4.010
摘要279)      PDF(pc) (1711KB)(929)    收藏

分析特殊结构变刚度动力吸振系统的移频和减振特性。提出一种电磁式变刚度结构,作用于传统动力吸振器以进一步改变主系统共振频率,实现振动宽频半主动控制。设计一种新型电磁变刚度结构的功能及支撑部件,在其内部形成闭合磁路,使转子在磁场作用下具有回复到平衡位置的特性。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改变电磁力作用下结构刚度。基于结构设计,建立电磁变刚度结构磁路数学模型,并利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理论,对磁场及输出转矩进行数学求解。利用Ansoft 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输出力矩。加工实验样机并测量输出转矩,对比模拟值、数值求解值,发现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电磁变刚度半主动吸振控制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型电磁振动台低频振动控制研究
谢宝莹,杨斌堂,杨诣坤,曹逢雨,易思成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3): 198-202.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3.039
摘要213)      PDF(pc) (1605KB)(782)    收藏

针对新型电磁振动台5 Hz以下复杂的磁滞非线性问题,设计基于磁滞非线性分解的改进型重复控制器。磁滞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在周期性信号输入下可分解为一个线性增益和一个有界的周期性干扰。在此基础上,辨识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线性部分设计PI控制器。针对系统非线性部分设计改进型重复控制器,有效抑制了周期性干扰,同时,避免了复杂的磁滞建模过程。选频滤波器的引入改善了传统重复控制器对非倍频周期性干扰放大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重复控制器有效改善了新型电磁振动台的低频输出波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超磁致伸缩微振动电驱系统设计与实现
莫杭杰,杨斌堂,喻虎,曹逢雨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2): 33-37.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2.007
摘要231)      PDF(pc) (1835KB)(1109)    收藏
为了实现对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微振动进行实时精密控制,设计大功率程控电驱系统,包括恒流驱动电路和供电电路。首先,对该恒流驱动电路所采用的连续调
整型恒流源的原理进行研究。接着阐述该电路的具体设计以及元器件的选型。然后,详细介绍该恒流驱动电路的供电电路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以及具体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大功率程控电驱系统输入的小电压信号与输出大电流信号的线性度为0.105 %,时漂为3 mA/h,频率可达500 Hz,并且驱动超磁致伸缩驱动器实现1 Hz和5 Hz的正弦输出,基本满足了驱动超磁致伸缩微振动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集成度的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设计
赵龙,杨斌堂,孙晓芬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5): 203-209.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5.044
摘要191)      PDF(pc) (1555KB)(1106)    收藏

对三自由度微振动主动隔振平台的基础器件——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和放大机构进行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基于对GMA系统从能量输入到输出整个过程的电—磁—机械耦合特性分析,提出了结构的能量损耗率最小的优化方法。结构参数优化后的GMA能量损耗率仅为优化前的0.34倍。将优化结果带入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位移响应幅值增大为优化前的2.28倍,初始时刻的冲击加速度响应减小为优化前的0.11倍。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能量损耗率最小的超磁致伸缩驱动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有效,设计结果满足微振动隔振平台对GMA及放大机构的驱动稳定性、驱动效率、驱动幅值的设计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巨磁致伸缩自适应精密驱动和振动控制
孙晓芬,杨斌堂,赵龙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5): 16-21.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5.004
摘要305)      PDF(pc) (1700KB)(1118)    收藏

针对巨磁致伸缩系统的自适应精密驱动和微振动控制系统,结合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CARMA)与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RELS)相结合对巨磁致伸缩驱动器(GMA)实现在线模型辨识;分别用不同类型的信号作为输入,辨识模型能精确描述GMA输出位移,辨识误差达0.23 %;将改进的广义预测控制算法(MGPC)应用于GMA的闭环位移控制,与最小方差自适应控制(MVSTR)相比,MGPC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在0~10 μm给定位移下,其驱动控制误差达0.143 μm。最后基于上述CARMA模型和MGPC算法对GMA隔振系统进行微振动控制实验,抑制效果达到20 dB。该研究结果对精密工程及航天振动控制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自适应精密驱动控制研究
赵寅,杨斌堂,彭志科,孟光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3, 33 (6): 1-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3.06.001
摘要254)      PDF(pc) (1164KB)(1781)    收藏

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超磁致伸缩材料(GMM)在磁化过程中存在磁滞非线性,磁滞误差可达20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GMA采用精确有效的方法实现建模,并用于GMA驱动位移精密控制。研究中采用LMS算法对研制的GMA进行自适应系统模型辨识,用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和方波信号作为输入,辨识模型都能精确逼近GMA输出信号,辨识精度高达0.069 μm;最后采用Fx-LMS算法对GMA进行驱动位移控制实验,通过在线辨识有效减小磁滞误差,提高控制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一种基于奇异值的小波包改进算法
陈桂明,杨斌,何庆飞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3, 33 (1): 59-63.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3.01.013
摘要1546)      PDF(pc) (1583KB)(2242)    收藏
为提高小波包降噪精度,提出一种小波包和奇异值结合的改进算法。首先选取合适的小波基函数进行小波包分解,对小波包系数进行奇异值分解,然后重构信号,最后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滤去噪声信号,同时可以保留信号中的高频成分,降噪效果优于小波包降噪。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振动驱动的电磁-永磁复合驱动建模
吕扬名;杨斌堂;孟 光;许文秉;夏明璐;钱文韬
   2011, 31 (5): 17-21.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1.05.005
摘要1766)      收藏
对一种新的电磁-永磁复合激励永磁体偏转驱动的机理进行振动应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研究。对于这种电磁-永磁复合激励方式,提出一种基于面磁荷计算电磁扭矩的数值方法,建立电磁扭矩随电流和永磁体偏摆角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将理论建模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验证所提出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基于永磁体偏摆驱动在振动驱动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