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东日本大地震后某校舍抗震加固改造与效果评估实验研究
李亮, 大久保孝昭, 杨建江, 张大英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 (3): 246-252.  
摘要25)      PDF(pc) (2410KB)(5)    收藏
2011 年东日本大地震后,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变得极为迫切。针对日本某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工程展开计算分析及实验研究。首先阐述既有校舍建筑的结构特征及抗震鉴定结果,提出纵向采用钢支撑框架提高强度,首层横向新设剪力墙以及增厚楼梯间楼板的加固方案。随后,利用无线振动测试系统在校舍建筑抗震加固前后进行常时微动测试实验,分别从整体与局部角度分析加固前后校舍建筑加速度响应、固有周期以及振型等参数变化。最后,对比分析有限元计算及测试结果,阐述抗震加固方法及位置对原有建筑的性能影响,验证抗震加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钢支撑框架的加固方法有效提高既有校舍建筑的强度,加固后加速度响应值约降低至加固前的1/3,加固方法起到提高整体强度、改善刚度分布及结构整体性作用;固有周期以及加速度响应放大倍率的变化与该校舍抗震加固方法较吻合,表明基于振动测试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评估抗震加固措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既有校舍建筑的抗震加固方案选取及性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高铁箱梁桥顶板纵向加筋对其声振特性的影响
王杰, 张小安, 杨建近, 包能能, 张晓芸, 石广田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 (1): 261-267.  
摘要72)      PDF(pc) (2681KB)(240)    收藏
伴随着高速铁路箱梁桥的大规模建设,列车经过时引起的高架桥低频声辐射问题已成为限制其发展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缓解列车经过箱梁桥时的声辐射问题,有必要开展桥梁降噪措施研究。以高速铁路箱梁桥为研究对象,对箱梁桥顶板增设纵向筋板,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UM及有限元-边界元方法建立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学模型和声学预测模型,对原结构箱梁桥和加筋板箱梁桥的振动加速度、辐射声功率、线性声压级和声场分布等进行分析,研究顶板纵向加筋对箱梁桥声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设纵向筋板后箱梁桥各个板件振动加速度都明显减小,在顶板处减幅最大;增设纵向筋板后箱梁桥的辐射声功率和声压级明显降低,降噪效果良好;其对桥上声场的降噪效果好于桥下和桥侧声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电涡流阻尼器抑制立式凝泵振动的试验研究
汪帅, 沈德明, 杨建刚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3, 43 (6): 247-252.  
摘要45)      PDF(pc) (2272KB)(92)    收藏
为解决电厂立式凝结水泵振动问题,开展涡流阻尼器的减振试验研究。模拟立式凝泵结构搭建试验台,通过改变电涡流阻尼器阻尼比、质量比和主系统振幅探究这3 个因素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涡流阻尼器可以抑制立式凝泵在共振区间内的振动;阻尼比对减振效果影响较大,存在一个最佳阻尼比使减振效果最佳;一定范围内质量比越大减振效果越好,超过这个范围后继续增加质量比带来的减振效果已不具性价比;主系统原始振动大小对减振效果影响较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有限参考点的设备运行变形分析研究
王建强 沈德明 陈亚明 杨建刚 谭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3, 43 (1): 265-269.  
摘要165)      收藏
运行变形分析在设备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传统运行变形分析需要大量振动测点,工程上很难满足上述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有限参考点的设备运行变形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锤击实验,获取参考点和观测点之间的频响函数矩阵,构建识别模型,计算出参考点和观测点之间的传递率矩阵。利用有限点的振动数据和传递率矩阵,计算设备全部测点的运行变形。为验证该方法,在某台架实验台上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参考点方法计算所得运行变形振型比较好地反映了台架真实运行变形,并且发现了某截面振动异常现象,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轴承动载荷识别方法改进及试验验证
刘志强, 陈亚明, 沈德明, 杨建刚, 谭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4): 132-137.  
摘要340)      PDF(pc) (1708KB)(557)    收藏
轴承动载荷是影响旋转机械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在基于频响函数求逆法的动载荷识别模型基础上,针对频响函数矩阵病态性问题,提出基于响应点优化和截断奇异值分解(Truncate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VD)法的矩阵病态消除方法。首先,选择条件数最小的测点组合进行响应点优化,再利用TSVD法识别轴承动载荷。在所搭建的双转子实验台上设计识别方案,通过改变轮盘不平衡量,验证了根据该方法识别轴承动载荷的可靠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输电塔复合摆式导向TMD减振技术试验研究
杨子玄1,嵇国军2,杨建刚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4): 226-229.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4.044
摘要340)      PDF(pc) (1310KB)(939)    收藏

振动对输电塔安全影响较大,研究其减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单摆式减振技术基础上,设计一种由弹簧、单摆、质量块和可调阻尼组成的复合摆式TMD。调整其质量、弹簧刚度以及摆长保证固有频率与输电塔模型一阶固有频率一致,将导向片浸入液体中,旋转导向片改变其浸入液体中的有效面积以调节阻尼大小。在输电塔试验台上对减振装置的减振性能进行锤击试验,结果表明,安装TMD后在输电塔模型原一阶固有频率两边分化出两个频率,且加速度衰减速度变快,幅值降低,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区段动力学分析
石广田1,张小安1,杨新文2,张晓芸3,杨建近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1): 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4
摘要244)      PDF(pc) (1612KB)(1738)    收藏

通过建立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高架箱梁桥有限元模型,以德国低干扰谱激励下的轮轨垂向力为输入,对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区段的高架线路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壳单元很好地体现高架箱梁桥低频时的整体和局部振动情况,高架箱梁桥自振时顶板变化最为复杂,翼板在20阶以后振动加剧;德国低干扰谱激励下的高架箱梁桥的振动主要集中在200 Hz以下,与其他轨道型式类似;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明显降低高架箱梁桥结构在0-50 Hz频段内的低频振动,是一种具有良好减振作用的轨道结构型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轴承/密封耦合作用下流体激振特性研究
张万福1,杨建刚2,李春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5, 35 (3): 112-11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5.03.024
摘要215)      PDF(pc) (1588KB)(1092)    收藏

以转子—轴承—密封系统为对象,建立轴承/密封耦合作用对系统动力特性影响的有限元模型。分别应用有限差分和CFD方法对轴承、密封动力特性系数进行求解。理论研究表明密封对转子不平衡响应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共振区域。通过在密封入口引入负预旋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密封气流力对系统稳定性影响随转速的升高也越来越大。通过选择合适的轴承型式可以补偿密封气流力对系统稳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试验发现随着转速增加,试验转子在5 000 r/min附近时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半频分量,而且随着转速继续增加,半频分量的幅值变大。密封流体激振力的存在促进轴承内油膜失稳故障发生,影响系统稳定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钢轨吸振器对高架结构垂向振动的影响
杨建近 1,杨新文 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4): 214-21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4.047
摘要270)      PDF(pc) (1302KB)(1251)    收藏

建立带有钢轨吸振器的高速铁路高架结构板式轨道与桥梁垂向耦合振动模型,分析钢轨吸振器对轨道和桥梁结构垂向振动的影响。模型已考虑了钢轨吸振器、板式轨道结构及桥梁间的耦合作用。钢轨吸振器被视为两自由度的质量—弹簧系统,钢轨、轨道板和桥梁被视为多层叠合梁模型,彼此用弹簧阻尼元件联接。利用动柔度函数,得到吸振器—板式轨道—桥梁系统垂向振动响应的解析表达式,并以轮轨表面粗糙度谱作为激励求解模型的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钢轨吸振器在180 Hz~300 Hz及700 Hz~1 000 Hz频段内对整个高架轨道系统的位移幅值及相位、振动衰减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同时,在轮轨表面粗糙度谱的激励下,带有钢轨吸振器的轮轨系统的轮轨力在pinned-pinned频率处明显减小,在前两阶自振主频附近钢轨吸振器对整个高架轨道系统结构振动的影响较明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城市轨道车辆车体横向振动的仿真
常庆斌;左言言;杨建
   2012, 32 (1): 55-5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1.013
摘要1634)      收藏
为了研究某城市轨道车辆在轨道不平顺激励下的车体横向振动响应,并对车体振动情况做出评价。先对城轨车辆模型进行了简化并建立计算模型;然后对轨道不平顺进行了描述并将轨道不平顺的空间域功率谱转换为时频域功率谱;再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车体的三维模型,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轮轨模型与车辆仿真模型。将轨道不平顺作为激扰函数,输入到轨道车体振动系统仿真模型中,从而得出车体的横向振动响应,并对车体的横向振动特性做出评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A型地铁车体结构动态特性及车内声学模态研究
杨建;左言言;常庆斌
   2011, 31 (3): 76-79.  
摘要1465)      收藏
建立A型地铁车体结构和车内空腔有限元模型,应用模态分析技术分别对车体结构模态和车内空间声学模态进行了研究。结构模态分析表明:车体满足结构动态设计要求,但要加强端墙刚度、车顶与侧墙连接强度,以提高其疲劳寿命。声学模态分析表明,地铁车体对称的结构特点决定车内声场在横向、纵向和垂向同样具有对称性,使车内声场的各阶模态形状基本上呈前后、左右和上下对称分布,说明车内声场共鸣频率和模态形状主要由其几何形状决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超低频非线性隔振系统的研究》
路纯红;白鸿柏;杨建春;李志尊
   2010, 30 (4): 10-12.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0.04.003
摘要2691)      PDF(pc) (967KB)(1893)    收藏
通过分析正负刚度并联隔振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超低频被动隔振系统。该系统采用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并联,具有高的支撑刚度和极低的运动刚度,且系统刚度呈现非线性,解决了传统被动隔振系统存在的超低频隔振难题。通过对该系统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给出了系统刚度表达式及在平衡位置处的零刚度条件,为新型超低频非线性隔振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