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近似模型的弹性背腔穿孔管消声器声学性能优化
张帆, 朱海潮, 侯九霄,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 (1): 282-287.  
摘要68)      PDF(pc) (1828KB)(247)    收藏
弹性背腔穿孔管消声器利用声波和弹性管壁的耦合作用,相比于穿孔管消声器具有更好的低频消声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消声器的低频、宽频消声能力,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其次,分析弹性管壁材料对消声器低频消声性能的影响,并选取橡胶复合材料作为弹性管壁材料。再次,由于所采用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耗时长,为节约时间资源,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近似模型代替有限元计算模型。最后,利用近似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获得该消声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结果,并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优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后在100~1 000 Hz 低频段范围内弹性背腔穿孔管消声器消声带宽增加62 %,且平均传递损失提高3.6 d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折叠背腔微穿孔结构的宽频吸声特性研究
孟令晗, 朱海潮, 侯九霄,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2): 90-94.  
摘要315)      PDF(pc) (1372KB)(660)    收藏
为拓宽吸声带宽,提高低频吸声效果,提出新型折叠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建立单个折叠背腔微穿孔吸声单元的理论模型,通过传递矩阵法求解其吸声系数,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由不同背腔深度单元组成的折叠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垂直入射吸声特性。随着组合单元数目的增加,吸声带宽得到进一步拓展。结果表明,整体厚度仅为30.3 mm的10 单元组合折叠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450 Hz~1 600 Hz内的吸声系数大于0.6,在1 200 Hz~1 550 Hz范围内的吸声系数大于0.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复杂声场环境下目标声源声场重建误差分析
张诗科 1,2,朱海潮 1,2,谢志敏 3,毛荣富 1,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5): 21-2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5.005
摘要593)      PDF(pc) (1574KB)(1144)    收藏

针对目标声源在复杂声场环境下进行声场重建易受到其它声源干扰的问题,提出存在干扰源声场、散射声场及目标声源声场的混合声场环境下基于单面声场分离技术的目标声源声场分离及重建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清除干扰源声场及散射声场的影响;然后,利用传递函数性质对声场分离及重建误差进行分析,并对计算公式中存在的奇异性问题予以消除,得到高分辨率的声场重建图像。数值仿真表明:利用常规的单面声场分离技术很难重建混合声场环境下目标声源的声场,而利用本文研究的声场分离及重建方法能够很好反映目标声源声场的实际情况,提高声场重建的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ASAC系统中少测点条件下的近场声压误差传感策略
苏常伟1,2,朱海潮1,2,毛荣富1,2,苏俊博1,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4): 1-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4.001
摘要251)      PDF(pc) (1986KB)(1248)    收藏

根据有源控制策略设计简洁、有效的误差传感非常关键。针对基于声压声辐射模态的有源控制策略,具体设计与之对应的少测点条件下近场声压误差传感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声压声辐射模态的空间滤波特性,证明基于声压声辐射模态的有源控制策略可行;然后,利用近场测量面上有限个测点的声压分布,通过求解模态展开所构成的欠定方程组的最小模最小二乘解,获取前K阶声压声辐射模态伴随系数的近似值,从而形成与基于声压声辐射模态的有源控制策略相对应的近场声压误差传感策略;最后,以置于无限大障板上的钢质简支薄板为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误差传感策略可行,所获得的前K阶声压声辐射模态伴随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双自由度自调谐吸振器及其吸振特性
侯九霄 1,2,朱海潮 1,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5, 35 (6): 36-4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5.06.008
摘要301)      PDF(pc) (1871KB)(1145)    收藏

研制一种双自由度自调谐吸振器,可在竖直平动和横向摆动两个方向上调节自身的固有频率,实现两个方向的吸振。首先建立该吸振器的力学模型,对其移频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在两个方向上的移频特性曲线。其次建立多模态减振系统,对不同安装位置和不同激励频率条件下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单自由度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自由度吸振器具有较大的移频范围,当安装在激励同侧时更有利于发挥其吸振效果,且其吸振效果优于单自由度吸振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结构声辐射的源强声辐射模态分析方法
聂永发 1, 2, 朱海潮 1, 2, 毛荣富 1, 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5): 1-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5.001
摘要445)      PDF(pc) (1774KB)(1430)    收藏

为了解决不易获取复杂结构振速声辐射模态和利用其计算复杂结构外辐射声场困难的问题,提出源强声辐射模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简单源积分公式将结构表面连续的源强分布等效为一组简单源源强分布,利用这组简单源源强分布构造了结构辐射声功率2次型表达式,其2次型系数定义一个辐射阻矩阵,辐射阻矩阵的特征向量就构成了源强声辐射模态,从而实现复杂结构总辐射声功率的解耦。只要获得声辐射模态的展开系数,声场中的声压、质点法向速度等声学量都可由源强声辐射模态叠加得到。球形声源和棱台体声源的分析表明:源强声辐射模态保留了传统的声辐射模态优点,更方便解决复杂结构声辐射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聚氨酯隔振器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刘柏峰;朱海潮;束立红;王宇飞
   2011, 31 (1): 131-135.  
摘要1702)      收藏
利用不同的本构模型对聚氨酯材料的实际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运用ABAQUS软件的超弹性材料评估功能,得出了适合聚氨酯材料的最佳本构模型。基于该本构模型,对一种新型聚氨酯隔振器的静、动态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隔振器的主要性能指标。通过隔振器的试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有效性,对聚氨酯材料在新型隔振元件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近场声全息测量分析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李睿;毛荣富;朱海潮
   2009, 29 (1): 33-35.   DOI: A
摘要2004)      收藏
近场声全息(NAH)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并逐渐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但目前商业化的声全息系统成本高昂,从自身实际需求出发,开发经济适用的NAH系统很有必要。本文基于LabVIEW,采用以软件为核心的模块化设计,开发出了一套近场声全息测量分析系统。并应用该系统对边界约束的平板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可靠性。本文开发出的NAH系统为今后NAH的研究将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