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某型爪极发电机的模态仿真与试验分析
张浩,贺岩松,徐中明,张志飞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3): 58-61.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3.011
摘要273)      PDF(pc) (1773KB)(1326)    收藏

爪极发电机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的准确计算是降低电机振动和噪声的基础。基于某型车用爪极发电机,噪声试验显示其存在结构共振导致的电磁噪声偏大问题。首先建立定子铁芯整体模型,在考虑端部绕组的情况下对线圈进行等体积式建模,并完成了整机模型的建立。对材料参数等效处理,通过数值软件进行零部件和整机的自由模态仿真,自由模态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7.1 %,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最后完成整机约束模态试验和仿真,验证建模方法和模态分析的有效性。可为同类型爪极发电机建模和模态计算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上海光源实验大厅地基振动规律及相干性分析
宋丽,李中亮,薛莲,徐中民,王劼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5): 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5.023
摘要331)      PDF(pc) (1737KB)(1306)    收藏

利用高灵敏度速度传感器,对上海光源实验大厅地基的随机振动进行了多点同步测量。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光源实验大厅地基随机振动幅值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且在低频区 2Hz~10Hz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首次在上海光源大厅内进行随机振动中传递的相干规律的测试,测试表明在上海光源实验大厅中,距离为10m的测试点在 2.5Hz以内的随机振动的互相关大于 0.9;距离超过 10m时,两点随机偏差大于 50nm,超过随机振动 RMS振幅的20%。随机振动传递规律的分析,对同步辐射光学元件的隔振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对地友好性的悬架参数优化及半主动控制
姚晶晶1,2,徐中明 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5): 57-6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5.012
摘要169)      PDF(pc) (1108KB)(1253)    收藏

为改善某商用车的对地友好性,以某重型货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1/4车体的动力学模型,研究悬架参数对道路友好性的影响,运用优化方法对悬架刚度和阻尼进行优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以提高道路友好性为目标并兼顾振动舒适性,研究阻尼可调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架,采用最优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车辆道路破坏系数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人体全身振动评价研究》
张志飞;徐中明;贺岩松;汪先国;谢德云
   2010, 30 (2): 149-155.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0.02.149
摘要2547)      PDF(pc) (2647KB)(2337)    收藏
阐述了BS6841-1987、ISO2631-1997、吸收功率法这几个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全身振动评价方法。分析国际上振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国际上对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研究,表明人体对振动的响应十分复杂,频率加权系数与人体姿势、体重、振动幅值等因素有关,寻找更科学的振动评价方法是全身振动评价研究的方向。结合国内振动评价的现状,指出应尽快依据国际标准修订国家标准,并开展振动评价的基础工作,以制定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振动评价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多点敷设支撑层的粘弹性约束阻尼梁振动分析》
徐中;石慧荣;赵军;吴振华
   2009, 29 (1): 21-24.   DOI: A
摘要1948)      收藏
针对夹层约束阻尼梁结构的减振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在其基础上扩展多处敷设增设支撑层的约束阻尼,建立了多点铺设增设支撑层约束阻尼梁的振动特性模型,利用粘弹性材料的Maxwell模型、假设模态法、有限元理论和力学原理,结合功能特性方程和Lagrange方程,导出了增设支撑层约束阻尼梁的振动位移响应方程。通过对敷设双支撑约束阻尼简支梁在支撑层厚度变化的参数研究,可以看到增设适当厚度的支撑层能够达到更好的减振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