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具有相关性的测量激励下车辆振动识别方法研究与应用
张袁元, 辛江慧, 许丽娇, 周盼, 任春玲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3, 43 (5): 14-19.  
摘要120)      PDF(pc) (1905KB)(150)    收藏
在车辆测试中,基于近源测试得到的激励信号受到相邻振源的干涉,造成测量路径中的信号相关性较大,从而无法准确获得各激励源贡献。建立具有互相干涉多相关特征的系统传递模型,推导多级输入加速度间相关关系表达式,提出基于真实与计算传递函数判断干涉方向的方法,进而结合相干方法处理干涉源,获得独立源对响应目标贡献;最后,以车辆总成系统为对象,应用系统方法识别车辆振动传递路径和能量贡献,可为解决车辆测试中相关特征的振源识别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动力系统悬置传递特性分析与应用
张袁元,辛江慧,周 祥,卢泽华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2): 130-13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2.029
摘要191)      PDF(pc) (1691KB)(913)    收藏

车辆行驶时,各结构运动件的振动相互影响,合理判断结构彼此影响的关系,是分析悬置隔振特性的前提。分析和总结以加速度为激励计算的传递特性规律,推导车辆实际运行时悬置传递特性,结合试验设计悬置件隔振特性计算流程,以独立动力系统激励试验、独立路面激励试验、实际稳态车速试验获得振源间的干涉成分、共频成分和相应比例;最后,通过实车试验测试与数据处理,获得动力系统悬置时域隔振特性。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悬置隔振率和传递特性的评价精度,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综述
胡伊贤,李舜酩,张袁元,孟浩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2, 32 (5): 11-1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2.05.003
摘要1539)      收藏
在车辆产业中,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噪声源识别方法是车辆噪声控制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车辆噪声源识别的方法得到快速发展,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对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将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分为传统方法、基于信号处理方法和基于声阵列技术方法三类,并描述和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的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展望未来车辆噪声源识别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钢板弹簧刚度特性及接触摩擦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樊翠连;李舜酩;张袁元
   2012, 32 (3): 16-20.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3.004
摘要1724)      收藏
传统的钢板弹簧计算方法在精确建立力学模型时难度较大。考虑钢板弹簧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大变形、片间接触和摩擦等多种非线性因素,建立某钢板弹簧的计算模型。提出考虑由相邻叶片所组成的接触对上接触压力和应力的分布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摩擦系数和载荷情况下的变形、等效应力和接触摩擦力对板簧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簧片接触对之间接触压力、摩擦应力,接触总应力的相关性,得到若干研究结果。所提出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钢板弹簧中相邻叶片之间的非线性状态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某汽车板簧系统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孙加平;安木金;李舜酩;张袁元;张德满
   2010, 30 (5): 84-87.  
摘要1209)      收藏
针对某汽车驾驶室振动剧烈的问题,对其板簧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实际路面上的行车测试,得到了悬置系统两侧的振动加速度,进行了振动信号的时域分析、频谱分析、相关分析和传递特性分析,得出影响该车板簧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对该车板簧系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板簧系统隔振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