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Euler Bernoulli理论的压电系统集中参数模型修正
宋伟志1,周辉1,张晨骏1,陈智勇1,赵海军1, 2,岳遂录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9, 39 (2): 42-4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9.02.008
摘要106)      PDF(pc) (1687KB)(636)    收藏

摘要: 针对压电俘能系统悬臂梁结构集中参数模型的局限性,引入Euler Bernoulli梁振动模型。通过分析两模型在振动时相对位移传递率发现,集中参数模型在基础激励情况下,传递率峰值存在较大偏差。理论分析了Euler Bernoulli及集中参数模型在一阶模态附近位移传递率函数,对集中参数模型进行了修正。仿真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集中参数模型相对位移传递率峰值与Euler Bernoulli模型在低阶模态吻合良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微型客车某款发动机的噪声源识别与结构改进
赵海军1,2,梁凯2,李洪亮3,宋伟志2,张玉书1,周辉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6): 80-84.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6.015
摘要138)      PDF(pc) (1844KB)(615)    收藏

随着微型客车的广泛使用和产品的激烈竞争,噪声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采用整车的分别运行法获得微型客车的常用某款发动机排气噪声、发动机燃烧噪声、发动机机械噪声、变速器噪声及其它噪声源噪声,而发动机台架声强测试、发动机悬架及油底壳振动测试发现,油底壳是发动机噪声的主要辐射源,消声器插入损失试验结果发现消声器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为此对消声器和发动机油底壳进行结构改进,消声器改进后的消声量和原结构相比,都大幅提高,最大约28dB(A),最小也有20dB(A),而改进后油底壳的各阶模态频率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尤其一阶、六阶都有50%以上的提高,最小的是第三、四阶,也有10.6%的提高。改进后的车外行驶加速噪声由78dB(A)降到73.5dB(A),车内噪声品质主观评价也显著提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宽频吸振器设计及其刚度控制
宋伟志,赵海军,姚永玉,周辉,陈智勇,李洲稷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4): 188-191.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4.037
摘要639)      PDF(pc) (1605KB)(701)    收藏

针对传统吸振器减振频带狭窄的问题进行半主动吸振器研究,介绍磁流变弹性体的制备原料及配比。基于磁偶极子理论分析磁流变效应。利用Matlab对半主动吸振器进行建模和仿真,并分析其宽频减振性能,针对添加吸振器导致的受控系统共振现象,提出消除共振的刚度控制方法。以磁流变弹性体为弹性元件设计吸振器,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吸振器的宽频减振效果,分析受控系统的幅频特性,并对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验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某型动车组牵引电机冷却风机振动传递特性试验分析
周辉 1,张立民 1,孙维光 2,屈晶晶 1,李开程 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5): 38-43.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5.009
摘要331)      PDF(pc) (1382KB)(1068)    收藏

为选取某型动车组的牵引电机冷却风机及隔振系统,分别对两组隔振器及两种冷却风机进行台架试验,根据试验所测得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计算出相应的风机的振动烈度及隔振器的加速度传递率,选取隔振效果较好的一组进行装车,并进行线路运行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运行工况下风机的振动烈度和加速度传递率随运行速度及加载工况的变化关系,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隔振器隔振效果良好,满足动车组运行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频响函数残差法在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应用
屈晶晶,张立民,邱飞力,周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4): 53-5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4.011
摘要214)      PDF(pc) (1306KB)(1015)    收藏

准确的有限元模型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动态信息,为缩小结构建模中的误差极有必要对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目前,基于模态频率、振型和频响函数的模型修正方法应用最广。其中基于频响函数的修正方法避免了模态参数识别过程的误差,且不受测试自由度数限制,与模态频率和振型的模型修正方法相比更具有优势。基于频响函数的修正方法按目标可分为频响函数相关性法和频响函数残差法。频响相关性法立足于形状和幅值相关性与参数灵敏度的关系,与频响函数残差法相比,丧失了频响函数与设计参数的直接关联,导致在部分结构模型修正中出现振荡不收敛现象。为此,基于实际测试结构对比研究两种方法在有限元模型修正中的应用,并分析频率点数和频带范围对基于频响函数残差法的模型修正的影响。结果表明频响函数残差法能够稳定收敛且具有高效性;同时,合理的频率点数和较宽频带范围有利于提高频响函数残差法的修正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