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高架轨道噪声烦恼度预测
何家敏, 周俊召, 罗雁云,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3, 43 (1): 227-231.  
摘要228)      PDF(pc) (1514KB)(1173)    收藏
为了准确高效预测高架轨道噪声居民主观烦恼度,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并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泛化能力和学习能力。相较于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应用于高架轨道交通噪声的烦恼度预测。将建立的烦恼度预测模型与通过仿真得到的噪声数据结合,可以为高架轨道交通噪声居民主观烦恼度的评估提供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信息熵和VMD的RV减速器行星轮故障分析
徐天贇, 周俊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3, 43 (1): 122-127.  
摘要300)      PDF(pc) (1941KB)(910)    收藏
针对机器人RV减速器行星轮齿根裂纹故障在机器人作业中表征不明显、转频及故障特征提取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信息熵和变分模态分解相结合的RV减速器行星轮故障识别方法。通过伺服电机电流信号获取RV减速器在稳定阶段的电机主轴转频,从而计算RV减速器的理论特征频率。结合电流信号的瞬时频率趋势图同步截取稳定阶段的振动信号,通过包络分析确定振动信号故障特征频段范围。最后利用信息熵与变分模态分解消除其余特征频率的干扰,提取RV减速器的故障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RV减速器出现行星轮齿根裂纹故障时,能够有效识别故障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多模型融合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张龙, 周俊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3): 132-137.  
摘要338)      PDF(pc) (1685KB)(917)    收藏
针对单一分类器对于轴承故障诊断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模型融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于滚动轴承的原始振动信号采用WELCH功率谱算法进行预处理,然后从功率谱中提取相关特征参数构成输入样本,分别采用LDA、SVM、KNN以及PNN四种分类器作为基分类器,再结合集成学习算法构造Stacking 集成学习模型,实现对滚动轴承多种故障类型的预测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各个单一分类器,Stacking-SVM集成模型的诊断性能更优,诊断准确率为98 %。同时将该集成模型在不同工况下进行实验及抗噪实验,均能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见该集成模型的故障诊断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和泛化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WELCH算法集成学习模型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br#
张龙, 周俊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1): 144-149.  
摘要516)      PDF(pc) (1866KB)(603)    收藏
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具有非平稳性、非线性且易受背景噪声干扰,故障特征难以提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ELCH功率谱算法的集成学习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WELCH算法对轴承的原始振动信号进行预处理,从中提取峭度、偏度、波形因子、峰值因子、脉冲因子和裕度因子6 个参数,作为支持向量机的特征向量;然后结合集成学习算法构造Bagging-SVM集成学习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的SVM分类器相比较,Bagging-SVM 集成模型对于轴承的故障诊断性能更优;在不同电机转速下的轴承故障诊断中,诊断率分别为97 %,98 %,98 %和99.5 %;说明了该集成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强,诊断性能优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地铁沿线建筑物室内振动与噪声特性测试与分析
张天琦,周俊召,熊永亮,罗雁云
噪声与振动控制   
6. 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的旋转机械状态预测研究
赵建鹏,周俊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4): 155-159.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4.030
摘要352)      PDF(pc) (1696KB)(1764)    收藏

作为深度学习算法的一种,长短时记忆网络越来越成为时间序列预测的重要手段,简要阐述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旋转机械状态监控领域,以轴承数据为样本进行仿真,针对轴承数据的非平稳性,运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其分解为平稳信号,并计算其本征模态分量能量熵作为状态特征,通过计算长短时记忆网络对旋转机械状态单步预测的结果,并与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长短时记忆网络在旋转机械状态预测方面可以取得比支持向量回归机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参考模型寻优策略在半主动隔振试验中的应用
李方硕,周俊辉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2): 188-191.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2.038
摘要218)      PDF(pc) (1465KB)(706)    收藏
针对一种新式的变刚度阻尼隔振器,利用NI软硬件平台,搭建半主动控制试验系统。提出一种RMBC(Reference model based control)控制策略,研究半主动隔振系统在线性扫频激励和随机组合激励下的工作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扫频激励,半主动隔振系统可以有效地规避共振;对于随机组合激励,半主动系统可以根据当前工况选择最佳输出阻尼。半主动控制试验验证了RMBC控制律的有效性,同时发现一些潜在问题,可为下一步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一种新型双腔隔振器动力学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周俊辉1,陈前2,李方硕3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2): 173-177.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2.035
摘要262)      PDF(pc) (1416KB)(1046)    收藏
双腔液固混合介质(SALiM)隔振器是一种适用于低频重载隔振的新型隔振器,它由主腔室、附加腔室、连通管道以及油液和波纹管弹性单元体组成的液固混合介质构成。根据连通管道中流体运动的动量方程建立隔振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将非线性流体阻尼线性化,得出系统的等效刚度和阻尼表达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等效刚度和阻尼具有复杂变化特性。连通管道内部油液流动受到流体阻尼力、管道内部液柱惯性力的综合影响,系统等效刚度可能会出现渐软、渐硬、振荡等复杂特性。运用MTS试验机测试隔振器在简谐位移激励下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并搭建隔振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所得结论,为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周期结构带隙的能效观点
周俊1,饶柱石2,塔娜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2): 1-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2.001
摘要240)      PDF(pc) (1198KB)(1475)    收藏

在几何构型或材料特性方面具有空间重复特性的一类结构,称为周期结构,如桁架、加强筋板等。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周期结构能够阻断弹性行波在其中传递,该特性可应用于隔振器开发。现有周期结构隔振分析大多基于无限长假设,即假设周期结构在几何空间中可无限延伸,因此只有行波解具有物理意义,非行波模式则被忽略。然而,工程中隔振系统都是有限长的,因此非行波解的确存在,故其能量传输特性具有研究价值。周期桁架有限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周期结构行波解的功率因数始终等于1,说明频散曲线与能量传输效率有关。据此引入效率指标函数,通过其响应表面局部极大值、极小值的连线,将频率-波数空间划分为能量传输高效区和低效区。该划分方式能统一处理行波解和非行波解的情况,拓展原有带隙分析适用范围,为有限周期结构能量传输效率分析提供新途径,对于隔振器开发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充液管道能量传递途径及减振分析
姚煜中;周俊;饶柱石;塔娜
   2011, 31 (5): 13-1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1.05.004
摘要2000)      收藏
通过有限元方程求出充液管道的力和位移响应,由力和位移响应求出管道系统的功率流及能量分布,从能量角度对管道振动进行定量的评估。从减少管道自身的振动出发,以管道平均长度的能量为评估值,定量地评估在采用不同的支承时管道的振动程度,并与传统的以管道振动位移为评估值的振动评估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能量作为评估值的方法比以位移作为评估值的方法更准确,可为管道系统的振动控制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低温输流管道的振动特性研究综述》
莫彩玲;高康;周俊;塔娜;饶柱石
   2009, 29 (6): 1-4.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09.06.001
摘要3217)      PDF(pc) (1191KB)(2379)    收藏
随着低温技术的发展,低温液体产品已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管道系统作为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流体输送系统,广泛应用于众多工业领域。输流管道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流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诱发出流体、管道间的耦合振动,及低温输流管系表现出的振动特性,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和研究,本文对此研究工作做了综述和讨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