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转子系统振动特性演化规律研究
花纯利1, 2,曹国华2,冯世哲2,刘后广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7, 37 (2): 1-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7.02.001
摘要338)      PDF(pc) (1382KB)(1661)    收藏
基于碰摩理论建立Jeffcott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现代非线性动力学和分叉理论对转子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周期无碰摩响应的边界、碰摩运动的边界及其稳定性边界。对系统参数阻尼比和偏心率对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特性随旋转速度演化规律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不同振动响应演化方式在阻尼比和偏心率参数平面上的分布,给出各种转子系统响应特性随旋转速度的演化规律。分析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转子系统的无碰摩周期运动、同频全周碰摩运动、局部碰摩运动、反向涡动失稳以及跳跃现象等动态响应特性和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人体整耳传声有限元数值模拟
姚海峰1,刘后广1,周雷2,饶柱石3,黄新生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2): 61-6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2.013
摘要293)      PDF(pc) (1363KB)(1271)    收藏

由于人耳的复杂几何形态、超微结构特性,很难通过实验测量其动态响应,所以建立精确有限元模型对研究人耳声音传导特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现有人耳模型中耳蜗部分多没有考虑其内部两腔体积不对称。在原有所建人体外耳、中耳力学模型基础上,参考耳蜗尺寸实验测量数据,建立考虑耳蜗两腔不对称的整耳模型。并在外耳道施加90 dB的声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模型进行谐响应分析。最后,分别通过镫骨底板位移频响、鼓膜脐部位移频响、镫骨速度传递函数、耳蜗输入阻抗的仿真结果数据与国外实验测量数据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所建模型的可靠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砧骨激励式压电振子听力补偿性能实验
刘后广 1,2,田佳彬2,饶柱石2,黄新生3,塔娜2,檀俊 3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 34 (1): 191-19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4.01.043
摘要273)      PDF(pc) (1613KB)(1474)    收藏

针对传统压电式人工中耳输出增益较小、工作频带窄的问题,提出利用压电叠堆型压电振子激振砧骨体来补偿听力。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搭建由送声器、测声探管、压电振子及激光测振仪等构成的颞骨实验台,对振子动态特性、听骨链在声激励下及压电振子激振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量。通过对比分析镫骨在两种激励下的运动情况,研究压电振子的听力补偿情况。结果显示,该砧骨激励式压电振子在低功耗、低电压下,便能对听力损伤进行有效补偿。此外,该压电振子听力补偿时还具有高频性能优异的特点,一方面在同等驱动电压下,高频补偿能力更强,能激起高达130 dB鼓膜声激励对应的运动幅度;另一方面,对高频段听力补偿时,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耦合模型的人工中耳压电振子设计》
刘后广;闵小峰;塔娜;饶柱石
   2010, 30 (2): 130-133.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0.02.130
摘要2535)      PDF(pc) (1433KB)(1639)    收藏
利用中耳与压电振子的耦合力学模型,研究设计人工中耳压电振子。该力学模型基于一无任何听力损伤病史的成年志愿者的左耳,利用CT扫描和逆向成型技术建成模。模型的可靠性通过镫骨底板的位移计算结果与国外文献实验测得数据进行对比加以验证。最终设计的压电振子采取悬浮结构,由绑定装置、压电叠堆及质量块所组成,仅需简单的手术便可直接将其植入在砧骨长突上,且只需要10.5 Vrms的驱动电压便可以对镫骨激起相当于鼓膜处100 dB声压激励的振幅。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电子耳蜗CIS法的仿真建模》
闵小峰;刘后广;塔娜;饶柱石
   2009, 29 (6): 50-52.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09.06.050
摘要2681)      PDF(pc) (753KB)(1127)    收藏

基于滤波器组分频的波形策略是电子耳蜗语音处理策略中重要的一类方案。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建模工具,对该策略的连续交替采样算法(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ing Approach CIS)进行简化建模仿真。并根据汉语频率范围和硬件实现的要求,对算法中关键部分滤波器组分频模块进行改进。最后通过仿真直观地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