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近似模型的弹性背腔穿孔管消声器声学性能优化
张帆, 朱海潮, 侯九霄,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4, 44 (1): 282-287.  
摘要72)      PDF(pc) (1828KB)(255)    收藏
弹性背腔穿孔管消声器利用声波和弹性管壁的耦合作用,相比于穿孔管消声器具有更好的低频消声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该消声器的低频、宽频消声能力,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首先,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建立该消声器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其次,分析弹性管壁材料对消声器低频消声性能的影响,并选取橡胶复合材料作为弹性管壁材料。再次,由于所采用的有限元模型计算耗时长,为节约时间资源,利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近似模型代替有限元计算模型。最后,利用近似模型结合遗传算法进行全局寻优,获得该消声器结构参数的优化结果,并利用有限元模型验证优化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化后在100~1 000 Hz 低频段范围内弹性背腔穿孔管消声器消声带宽增加62 %,且平均传递损失提高3.6 dB。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折叠背腔微穿孔结构的宽频吸声特性研究
孟令晗, 朱海潮, 侯九霄,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2, 42 (2): 90-94.  
摘要323)      PDF(pc) (1372KB)(666)    收藏
为拓宽吸声带宽,提高低频吸声效果,提出新型折叠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建立单个折叠背腔微穿孔吸声单元的理论模型,通过传递矩阵法求解其吸声系数,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由不同背腔深度单元组成的折叠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垂直入射吸声特性。随着组合单元数目的增加,吸声带宽得到进一步拓展。结果表明,整体厚度仅为30.3 mm的10 单元组合折叠背腔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450 Hz~1 600 Hz内的吸声系数大于0.6,在1 200 Hz~1 550 Hz范围内的吸声系数大于0.8。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双自由度自调谐吸振器及其吸振特性
侯九霄 1,2,朱海潮 1,2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5, 35 (6): 36-4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5.06.008
摘要306)      PDF(pc) (1871KB)(1155)    收藏

研制一种双自由度自调谐吸振器,可在竖直平动和横向摆动两个方向上调节自身的固有频率,实现两个方向的吸振。首先建立该吸振器的力学模型,对其移频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在两个方向上的移频特性曲线。其次建立多模态减振系统,对不同安装位置和不同激励频率条件下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并与相同条件下的单自由度吸振器的吸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自由度吸振器具有较大的移频范围,当安装在激励同侧时更有利于发挥其吸振效果,且其吸振效果优于单自由度吸振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