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本构神经网络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建模
韩愈琪, 刘雪莱, 上官文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23, 43 (3): 265-270.  
摘要91)      PDF(pc) (1624KB)(281)    收藏
提出一种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建模方法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首先,分别建立本构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来表征橡胶隔振器的动态特性。第二,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本构模型进行参数识别;以实测的动刚度和滞后角为训练样本,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型辨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能更好地表征橡胶隔振器动态特性的振幅相关性和频率相关性。最后,计算3 种模型受到随机位移激励的时域响应,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构和BP神经网络的联合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橡胶隔振器的动态特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某轻卡驾驶室振动测试分析与控制
廖美颖 1, 2,上官文斌 1, 3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2, 32 (5): 83-87.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5.019
摘要2130)      收藏
 通过某轻卡样车驾驶室振动及其传递路径的分析,确定其振动是由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匹配不当所致。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和车内的振动测试,可以判断振动的原因是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横向干扰激励的减振性能欠佳。采用改进后的悬置系统,该样车驾驶室的振动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验证诊断的结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汽车悬架下控制臂的有限元分析
何小静;上官文斌
   2012, 32 (3): 125-12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3.029
摘要2116)      收藏
以某一具体的悬架下控制臂为研究对象,建立悬架控制臂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有限元静力分析过程中,引入惯性释放原理,计算不平衡外力作用下结构的运动(加速度),通过惯性力构造一个平衡的力系,从而消除约束点反力对控制臂结构强度计算造成的应力集中影响。分析汽车悬架控制臂的静刚度特性,对悬架控制臂分别在拉、压工况下进行拉溃力和压溃力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悬架控制臂满足静刚度特性和强度特性设计要求。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n 级动力吸振器的建模及参数优化
代林;上官文斌;张少飞
   2012, 32 (3): 45-4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3.011
摘要1484)      收藏
详细论述动力吸振器的建模过程,并给出n级并联和n级串联式动力吸振器优化的通用模型。介绍动力吸振器的定点优化和数值优化两种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使用Matlab语言编写通用的动力吸振器优化程序。利用该程序对某主系统的各类动力吸振器(单级、2级并联和3级并联式)进行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安装优化后的动力吸振器后,主系统的共振峰可以显著地减小。文中给出的优化方法及相关结论,对动力吸振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装配状态对整车振动的影响
黄遵国;付继红;李海雄;曾令贤;上官文斌
   2012, 32 (2): 75-78.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2.018
摘要1637)      收藏
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研究悬置系统实车装配状态对整车振动的影响。以悬置安装位置处的车架局部刚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车架局部刚度的大小对整车振动的影响。通过一实测例子表明,在理论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正确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装配状态可改善整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某商用车发动机悬置静刚度的计算及实验测试
张伟;上官文斌
   2012, 32 (1): 72-7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2.01.017
摘要2070)      收藏
以某车用的发动机复合型橡胶悬置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验计算公式、有限元计算软件和实验测试,取得其三向静刚度值。对比分析这三种静刚度获取方法的相对误差,并给出误差的可能来源。但相对误差均在工程实践误差允许的范围内(<15 %),故得出用这三种求解该悬置的静刚度的方法均具有参考性的结论,其静刚度的结果均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