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汽车前围声学包中频插入损失仿真计算
姜东明1,丁渭平1,苏瑞强2,杨明亮1,马逸飞1,朱鹏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4): 106-110.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4.021
摘要285)      PDF(pc) (1638KB)(1137)    收藏

基于混合FE-SEA法,对汽车前围声学包成型件中频插入损失进行仿真计算。根据厚度分布云图将声学包成型件按三种不同的方式(粗划分、中划分、细划分)进行区域划分;结合试验与仿真方法获取与声学包声学性能相关的材料物理参数(孔隙率、流阻、弯曲度、黏性特征长度、热力特征长度等);根据声学包成型件的三种区域划分方式建立三种前围声学包的混合FE-SEA模型,并通过对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最优划分方式以及此方式的混合模型在中频的有效频率区间。结果表明,此混合模型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200 Hz~630 Hz频段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双筒液力减振器示功特性影响因素及其敏感性分析
马逸飞1,丁渭平1,王铃燕2,张闻见1,杨明亮1,税永波3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 38 (3): 162-166.   DOI: 10.3969/j.issn.1006-1355.2018.03.031
摘要404)      PDF(pc) (1657KB)(1008)    收藏

以双筒式液力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及结构特征,运用AMEsim仿真平台建立减振器一维仿真模型。以某型国产车用减振器的结构参数为例进行了仿真,结合减振器台架性能试验进行多个工况下的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运用AMESim所搭建的仿真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车用液力减振器的真实工作情况。运用该仿真模型可以较为全面地研究覆盖节流阀片刚度、节流孔面积和充气压力等25个减振器常规设计参数在多个典型运动工况下对示功特性的敏感性大小及变化趋势。为普通双筒式液力减振器的开发及改进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半轴扭转刚度调校的新型微客轰鸣声治理
吴昱东1, 2,李人宪1,丁渭平1,康强3,杨明亮1,向伟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1): 70-7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5
摘要175)      PDF(pc) (1492KB)(1130)    收藏

针对传动系扭振引致的新型微型客车内轰鸣声问题,以某型国产前置后驱新型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扭振理论分析模型,获取微车传动系扭振特性。运用传动系扭振测试分析结果对理论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关键部件扭转刚度对微车传动系扭振模态的影响规律研究,充分挖掘传动系部件参数设计上的抗扭振潜力。提出通过调校驱动半轴扭转刚度实现微车传动系扭振问题治理的方法,并设计针对性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驱动半轴扭转刚度,可以有效减小微车传动系扭振,进而降低车内轰鸣声,提升车内声振舒适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减振器节流阀片组当量刚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王铃燕1,丁渭平1,刘丛志1,李国华2,蒋宇1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6, 36 (1): 38-4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8
摘要380)      PDF(pc) (2013KB)(1073)    收藏

针对如何高效准确地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减振器节流阀片组刚度特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节流阀片组建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流固耦合模型和不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取计算结果中节流阀阀片组的刚度特性曲线,发现:当节流阀阀片和阀座不存在开槽且阀片变形较小时,可建立结构模型求解节流阀片组刚度特性,当变形较大时,则需建立流固耦合模型求解阀片组刚度;当节流阀或阀座存在开槽时,需建立流固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对流固耦合模型中的流体施加不同的速度载荷,发现:高速激励且阀片变形较大时,需建立流固耦合模型求解节流阀阀片组刚度特性,同时发现:阀片组刚度特性与阀片变形速度有关且阀片变形速度越大,阀片组刚度特性越弱。建立某型双筒充气阀片式液压减振器的性能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以上所得结论是正确可信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