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封面目录
    2016, 36(1): 0-0. 
    摘要 ( )   PDF(88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综述
    基于叶尖定时法的旋转叶片振动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陈庆光,王超
    2016, 36(1): 1-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1
    摘要 ( )   PDF(958KB) ( )  

    自叶尖定时法提出以来,其众多突出的优点使其成为当前旋转叶片在线监测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叶尖定时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述,总结近几年国内外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然后,介绍几种基于叶尖定时法的传感器和叶片振动参数辨识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难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振动理论与数值解法
    转子弯扭耦合振动共振特征分析
    关卓怀1, 2,蔡敢为2
    2016, 36(1): 5-9.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2
    摘要 ( )   PDF(1277KB) ( )  

    转子存在偏心距时,弯曲振动和扭转振动之间会相互作用产生弯扭耦合振动。目前对弯扭耦合振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非线性特征,针对共振振幅大小和共振影响因素等共振特征的研究却比较少见。在实际的结构设计工作中,有时要利用耦合共振获取更大的振幅和振动能量。所以有必要从共振特征入手,对转子的弯扭耦合振动开展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建立偏心转子的弯扭耦合振动模型,使用小参数法对振动方程求解。其次分析扭转振动、弯扭振动产生耦合共振的条件,详细比较各振型共振振幅的大小和各参数对共振振幅的影响。然后以具体的算例,对各参数对弯扭耦合共振振幅大小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各阶共振振幅的大小,给出具有最大共振振幅时的参数条件,验证理论分析,为弯扭耦合振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LTCA技术的功率双分支轮系动态特性分析
    董皓1,方舟1,段玲玲2
    2016, 36(1): 10-1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3
    摘要 ( )   PDF(1936KB) ( )  

    双路功率分支传动系统较多应用于航空系统传动装置中,为了揭示其动态振动机理,建立该系统的动态力学模型。采用承载接触分析(LTCA)技术计算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激励;利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弯扭耦合的动力学微分方程,进行消除刚体位移和量纲归一化处理,采用数值解法,得到系统的时域-频域响应,给出动载系数与输入转速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动态特性受到输入转速的影响较大;啮合阻尼的增大,可以降低临界转速附近的动载荷;实验和理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对该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约束阻尼板的渐进法结构减振拓扑动力学优化
    贺红林,陶结,袁维东,肖智勇
    2016, 36(1): 15-2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4
    摘要 ( )   PDF(1864KB) ( )  

    旨在为结构减振设计奠定一定基础,研究约束阻尼板减振优化问题。建立约束阻尼板动力学平衡方程,推导模态损耗因子计算模型。构建以模态损耗因子最大为目标,黏弹性材料用量及模态频率变动最小为约束的阻尼板拓扑优化数学模型,推导模态损耗因子灵敏度算式。引入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对约束阻尼板动力学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采用独立网格滤波技术,解决优化迭代中出现的棋盘格问题。编制阻尼板拓扑优化程序,实现约束阻尼板减振优化。仿真显示,与非优化删除方法相比,采用渐进拓扑动力学优化,更有利于实现黏弹材料优化布局,且模态频率变化比较稳定。对阻尼结构进行谐响应分析,以验证拓扑优化方法有效性,引入模态损耗因子体积密度指标以评价阻尼板减振拓扑优化性能。研究表明,若能实现结构模态损耗因子最大化,约束阻尼板减振效果明显。该方法对于约束阻尼板设计具有较强实用性,拥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列车主动悬挂预测控制算法研究
    曹青松,王明翔,陶晶
    2016, 36(1): 21-2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5
    摘要 ( )   PDF(1494KB) ( )  

    为有效抑制列车车体的振动,针对列车在运行时受到的不确定轨道干扰激励等影响因素,开展一种基于标准正交基函数Laguerre的主动悬挂预测控制算法研究。首先建立列车主动悬挂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再以此作为预测控制模型,结合预测控制中的滚动优化等基本原理,为高速列车连续时域主动悬挂系统设计相应的预测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预测控制器能够优化高速列车在运行时的振动主动控制性能,改善列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应对窄带主动噪声控制中频率不匹配的方法
    夏国芳,刘剑
    2016, 36(1): 26-31.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6
    摘要 ( )   PDF(1776KB) ( )  

    窄带前馈主动噪声控制系统中,参考信号通常通过非声学传感器获取。由于传感器老化磨损等原因,所测同步频率与目标噪声真实频率间将存在误差,即产生频率不匹配(FM)。结合AR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FM补偿方法,加入一个延迟模块和一个相应的幅值相位调节器,本质上是通过延迟和叠加构造出隐含真实频率的信号,同时提高相位匹配速度和精度。仿真结果与分析表明,设计的FM补偿方法能有效应对15 %以上的频率不匹配量,且系统收敛速度更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BM液压管道等效固有频率及稳定性研究
    周井行1,张怀亮1, 2,齐征宇1
    2016, 36(1): 32-3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7
    摘要 ( )   PDF(1736KB) ( )  

    针对 TBM 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基础振动对液压长管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长管道相邻两固定支承及其之间的管道作为一个单元,建立基础振动下管道单元的非线性微分方程,并通过实验验证振动微分方程的正确性,运用等价线性化推导出管道的等效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研究输流管道系统固有频率与稳定性的相关性,分别讨论流体参数和结构参数对等效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等效固有频率能很好地反映系统的稳定性,两者相关系数大于0.85。随着流速、压力及单元管长、内径的增大或刚度、壁厚的减小,管道系统的等效固有频率降低,系统稳定性降低;随着基础振动的增大,系统等效固有频率越低,越容易失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减振降噪设备和器材
    减振器节流阀片组当量刚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王铃燕1,丁渭平1,刘丛志1,李国华2,蒋宇1
    2016, 36(1): 38-4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8
    摘要 ( )   PDF(2013KB) ( )  

    针对如何高效准确地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减振器节流阀片组刚度特性的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节流阀片组建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流固耦合模型和不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提取计算结果中节流阀阀片组的刚度特性曲线,发现:当节流阀阀片和阀座不存在开槽且阀片变形较小时,可建立结构模型求解节流阀片组刚度特性,当变形较大时,则需建立流固耦合模型求解阀片组刚度;当节流阀或阀座存在开槽时,需建立流固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对流固耦合模型中的流体施加不同的速度载荷,发现:高速激励且阀片变形较大时,需建立流固耦合模型求解节流阀阀片组刚度特性,同时发现:阀片组刚度特性与阀片变形速度有关且阀片变形速度越大,阀片组刚度特性越弱。建立某型双筒充气阀片式液压减振器的性能仿真模型,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以上所得结论是正确可信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运载工具振动与噪声
    某车型方向盘怠速振动的控制
    陈旭1,2,李郭锐2,刘庆2,兰孟飞2,鲁毅2,曹广富2
    2016, 36(1): 45-4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09
    摘要 ( )   PDF(1167KB) ( )  

    针对某型车在发动机怠速且开空调冷却风扇高速运转时方向盘会产生振动的问题,找出方向盘怠速振动的主要原因。运用锤击法,测量整车状态下方向盘的固有频率,对于主要的激励源冷却风扇,采用扫频法,测量冷却风扇的固有频率。分析得出怠速方向盘振动是由于冷却风扇固有频率与冷却风扇激励耦合产生共振导致的。在保证冷却性能和成本因素的前提下,采用提升冷却风扇固有频率和锁定冷却风扇最高转速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列车车体轻量化层状复合结构隔声设计
    伏蓉1, 2,张捷1,姚丹1,肖新标1, 2,金学松1
    2016, 36(1): 48-5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0
    摘要 ( )   PDF(1580KB) ( )  

    随着高速列车车体结构轻量化的发展,层状复合结构车体在高速列车上得到广泛应用,提高层状复合结构的隔声性能,是高速列车减振降噪的关键技术。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 “铝板+多孔材料层+空气层+碳纤维增强板”的典型高速列车层状复合结构车体隔声计算分析模型,并分析多孔材料和空气层对层状复合结构车体隔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响声场激励下,在铝板和碳纤维增强版之间仅增加空气层只能提高车体结构高频隔声量,低频部分会由于“板-空气-板”的系统耦合共振,形成显著吻合谷,导致其隔声性能在吻合谷频率处大幅下降。对此,利用多孔材料吸声原理,提出在空气层中增加吸声材料层,抑制隔声吻合低谷,通过优化设计,得出“铝板+空气层+吸声材料+空气层+碳纤维增强板”的优化结构形式,在实现车体轻量化目标同时,可有效提高其隔声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盘式制动器NVH性能的时-频域耦合仿真方法
    彭涛1, 2,周亨2,田振勇2
    2016, 36(1): 53-5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1
    摘要 ( )   PDF(1254KB) ( )  

    汽车制动时的NVH性能对于乘车舒适性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规的仿真方法为复特征值(CEA)法,通常CEA法比实际测试出现的制动尖叫频率点更多,容易造成误判。为此,提出采用时-频域耦合动态仿真方法对盘式制动器的NVH性能进行分析。基于有限元平台ABAQUS,根据国际噪声测试标准SAE J 2521规定的工况,分别采用CEA法和时-频域耦合仿真方法,对制动器的非稳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制动器的加速度-频率响应曲线以及制动尖叫的频率点;将时-频域耦合仿真及CEA仿真结果与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传统的CEA仿真得到的的尖叫频率值过多,相比之下时-频域耦合仿真得到的结果与测试数据更为吻合,能够更精准地预测制动器的尖叫噪声频率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轴承刚度对船舶推进轴系振动传递路径影响分析
    李海峰,朱石坚,刘学伟
    2016, 36(1): 57-6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2
    摘要 ( )   PDF(1547KB) ( )  

    采用传递矩阵法,将船舶推进轴系简化为质量点单元、弹性支承单元和具有分布参数的梁单元。基于修正的Timoshenko梁理论,推导出推进轴系的场传递矩阵表达式。然后,引入相应的边界条件,形成方程组并实现不同轴承刚度下推进轴系轴承处的力和位移响应求解。最后,从能量的角度,对推进轴系各轴承传递路径处的功率流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基于修正Timoshenko梁理论的传递矩阵法在计算推进轴系弯曲振动时是可行有效的;艉后轴承刚度对轴系振动传递影响最大,艉前轴承次之,推力轴承影响最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舰船舱室水下爆炸响应特性
    翟红波,李芝绒,张玉磊,苏健军,姬建荣
    2016, 36(1): 60-6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3
    摘要 ( )   PDF(1608KB) ( )  

    以典型舰船舱室结构为目标,研究炸药水下爆炸载荷输出特征和舱室结构的动态响应特性。给出舱室水下爆炸实验的试验装置、测点布设,测量炸药水下爆炸的自由场载荷和舱室所受载荷,分析舱室所受爆炸载荷的作用特征,研究舱室结构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并讨论药量、爆心距对舱室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该研究可以为反舰导弹作用下舰船目标易损性评估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为舰船目标防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船舶主机-双层底耦合振动模态综合研究
    秦文1,2,王德禹1,2
    2016, 36(1): 65-69.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4
    摘要 ( )   PDF(1268KB) ( )  

    当前船舶机舱局部动力分析中,以集中质量点模拟主机不能准确反映主机振动对双层底的影响,而建立详细的主机实体有限元模型则其自由度数目庞大、计算成本过高。为解决此类问题,在主机-双层底耦合系统振动分析中引入模态综合法。分别以主机、双层底有限元模型为对象,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主机和双层底的模态综合,可获得阶数显著降低的主机-双层底耦合系统质量矩阵、刚度矩阵。计算结果表明,固定界面模态综合法的引入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主机-双层底的耦合振动特性,解决主机详细建模带来的计算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方便地应对双层底结构的修改,避免主机模态的重复计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半轴扭转刚度调校的新型微客轰鸣声治理
    吴昱东1, 2,李人宪1,丁渭平1,康强3,杨明亮1,向伟1
    2016, 36(1): 70-7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5
    摘要 ( )   PDF(1492KB) ( )  

    针对传动系扭振引致的新型微型客车内轰鸣声问题,以某型国产前置后驱新型微型客车为研究对象,建立传动系扭振理论分析模型,获取微车传动系扭振特性。运用传动系扭振测试分析结果对理论分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关键部件扭转刚度对微车传动系扭振模态的影响规律研究,充分挖掘传动系部件参数设计上的抗扭振潜力。提出通过调校驱动半轴扭转刚度实现微车传动系扭振问题治理的方法,并设计针对性实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驱动半轴扭转刚度,可以有效减小微车传动系扭振,进而降低车内轰鸣声,提升车内声振舒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车内制动噪声主动控制
    冯天培1,孙跃东1,王岩松2,刘宁宁2
    2016, 36(1): 75-7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6
    摘要 ( )   PDF(1459KB) ( )  

    部分汽车制动时的车内噪声以低频成分占主导。低频噪声能量大,车内较强的低频制动噪声会给乘员带来不舒适的乘坐感受,降低车辆的乘坐舒适性。采集三辆轿车车内60 km/h紧急制动时司机位双耳处噪声信号并进行时-频域分析,分析结果与实车试验乘坐感受一致,接着运用低频噪声消噪效果较好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结合自适应LMS算法对样本信号进行消噪仿真实验,制动噪声低频部分得到较大的抑制,特别是在20 Hz~50 Hz低频带内,噪声能量衰减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装甲车辆舱内脉冲噪声评价方法
    侯军芳,王和平,罗韬,张纬华,荆敏
    2016, 36(1): 79-8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7
    摘要 ( )   PDF(1215KB) ( )  

    针对装甲车辆武器射击时车内脉冲噪声对乘载员听觉器官损伤的评价问题,对国内和美国陆军有关脉冲噪声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在脉冲噪声持续时间及允许日暴露次数计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车测试了武器射击时舱内乘载员耳部位置的脉冲噪声,分别计算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允许日暴露次数,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作为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的脉冲噪声持续时间类型不同,两种评价方法的允许日暴露次数计算结果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国内的评价方法更为保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燃动车组辅助机组拍振现象分析
    贺小龙1,张立民1,邱飞力1,孙梅云2,高峰2
    2016, 36(1): 83-8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8
    摘要 ( )   PDF(1918KB) ( )  

    在内燃机动车组调试过程中,其辅助柴油发电机组产生明显的带节拍的噪声。为解决此问题,引入拍振理论分析柴油机组的振动机理。首先,建立多次谐波的拍振数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拍振信号随不同转速差的变化趋势。然后,联合经验模态分解EMD分解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对实测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绘制拍振频率与转速差的关系曲线,并以此确定消除拍振的机组转速差范围。最后,设计机组在两种转速差下运行的试验,实测验证理论分析结果:两机组转速差小于8 r/min时,机组拍振现象削弱;联立EMD和HHT方法解决拍振现象具有高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驾驶室内噪声仿真及低频降噪处理
    王欢,刘汉光,刘杰,夏光亮
    2016, 36(1): 88-91.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19
    摘要 ( )   PDF(1430KB) ( )  

    首先建立车辆驾驶室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通过与模态试验结果的对比进行模型修正,控制前8阶固有频率偏差在3 %以内;其次建立结构-声场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两种试验工况下结构激励引起的内声场声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在低频段分析驾驶室面板声压贡献量,采用添加自由阻尼层的方法对驾驶室进行降噪处理,计算表明取得了良好的降噪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列车用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性能实验
    李开程1,张立民1,邱飞力1,高峰2,于海然1
    2016, 36(1): 92-9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0
    摘要 ( )   PDF(1701KB) ( )  

    为评估某内燃动车组车下柴油发电机组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对系统进行台架振动测试,根据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频域和时域传递特性分析,并结合振动评定指标评价该系统的隔振性能。然后,对车体和机组双层隔振系统进行模态实验和模态匹配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隔振性能良好,且不与车体发生耦合共振,隔振参数设计合理。最后,通过车辆线路运行试验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乘用车车轮销轴声学灵敏度仿真与实验分析
    侯臣元,汪晓虎,王亮,李凤
    2016, 36(1): 97-100.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1
    摘要 ( )   PDF(1374KB) ( )  

    为分析路面激励引起的车内结构噪声,建立整车结构有限元模型及流体声腔有限元模型;在车轮销轴处施加激励,仿真计算车内对销轴处的声学灵敏度。对仿真结果进行功率叠加,得到车内对销轴处的整体声学灵敏度。该整体声学灵敏度可作为分析路面激励引起的车内结构噪声的依据。在同等边界条件下,对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试实验验证。通过模态贡献量分析等方法分析车身结构、后悬架等对车轮销轴声学灵敏度的贡献;对0~200 Hz车内结构噪声处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环境振动与环境声学
    基于小波变换的轮轨垂向力信号降噪
    黄辉,雷晓燕,刘庆杰
    2016, 36(1): 101-105.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2
    摘要 ( )   PDF(1353KB) ( )  

    轮轨力应变信号在采集过程中,由于噪声干扰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所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针对轮轨力应变信号中存在的基线漂移和随机白噪声,提出基于小波变换的去噪方法:采用db 6小波基,根据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理论,以大尺度分解的逼近分量估计基线漂移成分,从而消除基线漂移;对于随机白噪声则是运用小波阈值去噪法,先根据离散有限序列的自相关函数确定小波分解的最优分解层数,然后采用最小最大阈值以及硬阈值函数,从而实现对白噪声的滤除。仿真与实测数据分析都表明该去噪法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投诉噪声临界限值研究
    田建辉1, 2, 3,简炼2,李兵1
    2016, 36(1): 106-10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3
    摘要 ( )   PDF(847KB) ( )  

    通过对中国某城市地铁噪声投诉的调查分析,对噪声投诉密集区域进行噪声测试,并首次提出投诉噪声的概念,得到测试区域的投诉噪声声压级,给出投诉噪声临界限值,为减少噪声投诉提供参考,对噪声标准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区段动力学分析
    石广田1,张小安1,杨新文2,张晓芸3,杨建近1
    2016, 36(1): 109-113.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4
    摘要 ( )   PDF(1612KB) ( )  

    通过建立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高架箱梁桥有限元模型,以德国低干扰谱激励下的轮轨垂向力为输入,对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桥梁区段的高架线路动力学响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壳单元很好地体现高架箱梁桥低频时的整体和局部振动情况,高架箱梁桥自振时顶板变化最为复杂,翼板在20阶以后振动加剧;德国低干扰谱激励下的高架箱梁桥的振动主要集中在200 Hz以下,与其他轨道型式类似;CRTS 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明显降低高架箱梁桥结构在0-50 Hz频段内的低频振动,是一种具有良好减振作用的轨道结构型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敦煌莫高窟环境声学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杜建国1,尹绪超2,郭士旭1,郭青林3
    2016, 36(1): 114-119.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5
    摘要 ( )   PDF(1649KB) ( )  

    噪声环境将对敦煌莫高窟中已经发生病害的壁画产生一定的损伤风险。结合莫高窟环境特点,分析莫高窟环境声学传播规律。针对不同形制、不同面积的洞窟,建立大量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对洞窟内环境声学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结合莫高窟环境声学传播规律及洞窟内环境声学特性,提出如何由洞窟外监测到的不同频率、不同声压级的噪声,来保守估算出在不同形制、不同面积的洞窟内壁画表面的最大噪声级的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合理评估噪声环境对壁画所产生的损伤风险等级奠定基础,为莫高窟文物保护监测预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20 kV向塘线路可听噪声的特性分析
    伍发元1,刘胜楠2,王亚晨2,刘平1,徐锐1,蔡俊2
    2016, 36(1): 120-124.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6
    摘要 ( )   PDF(1466KB) ( )  

    为了解220 kV向塘输电线路电晕可听噪声特性及其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对输电线路开展现场测试并进行电晕放电紫外光、环境噪声和声能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晕放电主要集中在线路上。楼顶夜间测试可听噪声为46.2 dB(A),虽然只是稍稍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区域的45 dB(A)限值,但现场有明显的输电线路“咝咝”噪声,扰民严重。研究从声能量角度分析发现,夜间输电线路可听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200 Hz以下的低频部分,通过住户方向的指向性声强测试发现,输电线路正对顶楼住户方向所传出来的声能量在100 Hz频率处最大, 从而解释了夜间输电线路轻微超标但特有噪声感觉明显的现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顶端结构声屏障绕射声衰减量模拟分析
    王金瑞1,李舜酩1,韩宝坤2
    2016, 36(1): 125-12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7
    摘要 ( )   PDF(1307KB) ( )  

    针对不同顶端结构的声屏障对绕射声衰减量的影响,对四种常见的顶端结构利用国标GB/T17247.2-1998中规定的绕射声衰减量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根据0-5 000 Hz频域段内四种结构的绕射量变化曲线选择出最佳构型,结果表明Y形和T形结构绕射声衰减量最多,且几乎相等;然后通过声学软件Virtual Lab对Y形和T形结构进行隔声效果仿真分析,根据声影区内声压级分布情况判断降噪效果,结果显示Y形结构的声压级较T形降低覆盖面积更广,并计算这两种结构的插入损失,结果显示Y形结构较T形障板的降噪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却风扇非整数倍阶次噪声问题的试验诊断分析
    郑军1,王弘岩1,关帅1,姜雯1,蒋秀文1,杨安志2
    2016, 36(1): 129-13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8
    摘要 ( )   PDF(1801KB) ( )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工作时,室内噪声出现冷却风扇轴旋转基频的5.3阶左右噪声峰值(双风扇,叶片数均为6片),为明确该异常噪声源产生的具体原因,综合分析冷却风扇激励源、主要传递路径等因素,利用实验手段对噪声进行详细诊断分析,确认引起噪声的原因是风扇涡流噪声。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对其有较大影响,通过风扇与散热器之间的距离优化,降低此噪声对室内噪声的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信号处理与故障诊断
    基于WPD和EMD的噪声品质预测模型
    刘宁宁1,王岩松1,石磊2,王孝兰1,张心光1
    2016, 36(1): 133-13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29
    摘要 ( )   PDF(1555KB) ( )  

    声品质作为汽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已经成为汽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人耳的听觉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分解(WPD)和经验模态分解(EMD)的21个特征频带划分方法。按照所提出的方法,将采集得到的车辆噪声信号进行分解并提取信号在各频带的声能量时变特征。之后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将提取的能量特征作为输入,计算得出响度和尖锐度等声品质评价参数作为输出,建立一种基于WPD和EMD的声品质评价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响度和尖锐度等心理声学参数,可作为声品质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MD马氏距离与SOM神经网络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姚海妮,王珍,邱立鹏,陈建国,杨铎
    2016, 36(1): 138-141.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0
    摘要 ( )   PDF(1524KB) ( )  

    为实现对微弱动态响应的准确辨识及故障状态的早期诊断,提出EMD马氏距离与SOM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原始振动信号进行粒子滤波,提高信噪比,然后对其进行EMD分解,并对分解后的各模式分量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特征值组成特征向量,并求原始信号特征向量,为了选取能代表信号特征的模式分量,求各模式分量与原信号特征向量的马氏距离,将最优模式分量输入训练好的SOM神经网络,对故障分类,以轴承诊断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TD和模糊熵的滚动轴承智能诊断
    王志搏,李富才,孟立立,张希
    2016, 36(1): 142-14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1
    摘要 ( )   PDF(2129KB) ( )  

    利用本征时间尺度分解方法(ITD)将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几个瞬时频率具有物理意义的单分量信号,并利用模糊熵作为特征,对轴承正常状态,内圈故障,外圈故障及滚动体故障四种工况进行识别,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完成滚动轴承的智能诊断。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滚动轴承故障的识别正确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波分析球磨机轴承振动信号特征提取方法
    罗小燕,卢小江,熊洋,杨丽荣
    2016, 36(1): 148-15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2
    摘要 ( )   PDF(1215KB) ( )  

    为了对球磨机磨矿过程中筒体内部负荷(填充率、料球比)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球磨机轴承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以实验球磨机为对象,采集轴承座振动信号,经降噪处理和Welch法功率谱分析后得到频谱图,选用合适的小波函数,进行小波包分解后得到信号各频段的能量值和总能量值,再以各节点能量值作为对应内部负荷的特征向量,引入欧氏距离对不同内部负荷进行区别。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征模态函数双谱分析在叶片裂纹识别中的应用
    靳子洋,陆永耕,张彬,姚晓龙
    2016, 36(1): 153-15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3
    摘要 ( )   PDF(1561KB) ( )  

    针对叶片裂纹故障振动信号特征,提出特征模态函数的双谱分析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对振动信号进行自适应滤波分解,产生一系列不同时间尺度的特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对含有高频信号的高阶IMF分量进行重构,利用双谱提取叶片裂纹的振动信号特征。通过仿真信号和实验分析,验证叶片裂纹产生的高频冲击对叶片振动信号高频部分双谱的影响,证明IMF分量双谱分析的有效性,为风电叶片正常状态监测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同期脱冰架空输电导线的动张力特性实验研究
    王璋奇,王剑,齐立忠
    2016, 36(1): 157-16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4
    摘要 ( )   PDF(1510KB) ( )  

    架空输电导线脱冰后,架空导线发生大幅度的非线性震荡,其震荡的位移和导线张力严重威胁架空线路的安全运行。基于档距为40 m的架空导线模型,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对同期脱冰后的架空导线脱冰动张力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导线最大动张力和最小动张力发生在脱冰震荡的前1—2周期内;同期整档脱冰时,导线动张力变化幅度随覆冰厚度增加而增大,但始终低于相同条件下的静张力的数值;同期局部脱冰的最大动张力随脱冰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当架空导线档距中央局部脱冰时,将会引起更大的动张力变化,其最大动张力数值会出现大于相同覆冰条件下的导线静张力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静动态测试分析的变速器壳体开裂故障分析
    万晓飞1, 2, 刘献栋1, 2, 马维金3
    2016, 36(1): 163-167.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5
    摘要 ( )   PDF(1611KB) ( )  

    壳体开裂是变速器进行钢改铝轻量化设计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变速器壳体开裂的原因复杂、多样。为对某轻型货车变速器壳体的开裂故障进行有效地诊断,从轻型货车动力总成的静、动态测试出发,对九种实际工况下动力总成各测点振动信号、应变信号、声信号进行工作模态拟合及PSD三维谱分析,结合变速器壳体各激励频率分析结果,从多种途径找到影响变速器壳体开裂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设计改进思路。研究方法全面、完整,且不同方法的所获得结果达到互相验证,因此准确率高,该方法对类似工程问题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匹配追踪过程复合熵矩转子故障诊断研究
    李会龙,崔宝珍
    2016, 36(1): 168-17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6
    摘要 ( )   PDF(1508KB) ( )  

    转子系统作为大型机械的核心部件工作环境十分复杂,故障种类多样且其振动信号包含大量噪声,所以特征向量难以有效提取。为此,利用匹配追踪分解对信号进行降噪,然后提取信号的奇异谱熵和功率谱熵作为故障特征,并提出复合熵矩的概念,最终利用复合熵差矩的均值和方差实现对转子故障的诊断和识别。在试验台上模拟并采集四种转子常见的有效故障信号,并以不平衡故障作为目标故障为例进行验证,根据均值和方差最小实现准确诊断,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张力拉矫机的二自由度行星齿轮减速箱故障诊断研究
    简彦成,张国新
    2016, 36(1): 173-17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7
    摘要 ( )   PDF(1545KB) ( )  

    张力拉矫机是生产带钢非常重要的关键性设备,某钢厂冷轧酸洗线的张力拉矫机主减速箱是二自由度差动轮系结构,行星包中的太阳轮、行星轮和大齿圈、行星架都同时运转,其运行轨迹复杂。为研究1#锥齿减速箱和主减速箱振动大的原因,对其进行振动信号测试和频谱分析,分析结论得出,引起主减速箱和1#锥齿减速箱振动大的主要原因是主减速箱中行星包中齿轮啮合不良,并且推测出行星轮有严重损伤。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基于传统的频谱分析能够识别出行星齿轮箱的故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减振降噪设备和器材
    磁控摩擦阻尼器对信号塔的地震反应控制
    罗威,涂建维
    2016, 36(1): 177-18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8
    摘要 ( )   PDF(1386KB) ( )  

    针对常摩擦阻尼器摩擦力恒定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筒式磁控变摩擦阻尼器,并建立磁控变摩擦阻尼器的力学模型。以机场信号塔结构为工程背景,将信号塔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简化为二维串联多自由度模型;采用LQG主动控制算法和界限Hrovat半主动控制策略对磁控变摩擦阻尼器实施控制;讨论常摩擦阻尼器被动控制和磁控摩擦阻尼器半主动控制对地震作用下信号塔结构振动响应的控制效果。计算结果显示,磁控摩擦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取得明显优于常摩擦阻尼器被动控制的减振效果,在实际工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往复压缩机管线的阻尼减振应用
    杨秀峰,何立东,吕江,王晨阳
    2016, 36(1): 183-186.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39
    摘要 ( )   PDF(1252KB) ( )  

    针对石家庄某炼化企业往复氢气压缩机管线振动问题,研究管道系统的阻尼减振技术。现场测量管线的振动与空间布置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态计算与阻尼减振模拟仿真,并结合管道系统的实际振动情况,分析出管线振动的原因。根据振动成因分析及模拟仿真结果,设计出合理的阻尼减振方案。在不改变原有管线结构、压缩机不停机的情况下,安装阻尼器于管线的指定位置,有效地减小振动管线各处的振幅至安全范围内,消除了管线振动产生的安全隐患,保障生产长周期安全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宽频消声器设计在增压发动机进气噪声控制中的应用
    刘涛,李志远,刘淑军,王应红
    2016, 36(1): 187-191.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40
    摘要 ( )   PDF(1838KB) ( )  

    文章阐述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消声原理,并通过增压发动机进气噪声调音设计的具体案例说明不同消声器的设计及应用的基本方法。首先,利用仿真分析方法计算消声器的传递损失理论值;然后,在测试台架上对样件测试,通过声压级差来进行声学结构调整和优化;最后在实车上验证消声器在整车应用上的效果。实验表明,在进气系统设计1/4波长管可有效的消除涡轮增压器的气流啸叫噪声;多孔宽频消声器可有效地控制涡轮增压器的泄压或气流噪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润滑复合材料轴承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研究
    范 凯1,解忠良2,饶柱石2,塔娜2,尹忠慰2
    2016, 36(1): 192-199.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41
    摘要 ( )   PDF(2546KB) ( )  

    针对水润滑复合材料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开展实用性实验研究。采用新型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制备水润滑轴承,并测试其在水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给出摩擦因数随外载荷、转速、供水量和径向间隙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外载荷和转速对摩擦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存在最佳供水量和最佳半径间隙使得轴承的摩擦因数最小、磨损最少。研究结果对新型复合材料水润滑轴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道中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声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吕金磊,彭强,王海锋
    2016, 36(1): 200-203.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42
    摘要 ( )   PDF(1583KB) ( )  

    文章采用实验和数值仿真的方法,对影响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声学性能的设计参数,包括板厚,开孔孔径,开孔率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其中实验内容主要在驻波管以及一个管道型的测试平台上进行,驻波管相关的研究内容用于佐证管道实验的准确性;数值仿真采取一种求极值点的算法,利用这一算法可以绕开对经典方程的求解,而直接确定微孔的声共振点,也即最大噪声吸收位置,通过共振点附近两条曲线的叠加确定吸声带宽的变化规律。实验和仿真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减振器非圆截面节流孔节流特性分析
    王铃燕 丁渭平 刘丛志 向伟 张闻见
    2016, 36(1): 204-208.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43
    摘要 ( )   PDF(2039KB) ( )  

    以某乘用车后悬架双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和三维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考虑减振器摩擦力、橡胶衬套和减振器泄漏等因素的减振器性能分析模型。对减振器中存在的非圆截面节流孔在一维模型中的模拟进行探讨,同时探讨阀片变形对阀片缺口节流特性的影响。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可知,采用三维仿真获得的压降-体积流速定义非圆孔的方法,对减振器中非圆孔的节流特性进行研究是切实可行的,所建立的双筒充气式液压减振器精细化模型可很好地模拟减振器的动态特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振动噪声测试技术
    压力系数分析法的低噪声鼻锥设计
    栾海霞,陈宝,李兴龙
    2016, 36(1): 209-212.  DOI: 10.3969/j.issn.1006-1335.2016.01.044
    摘要 ( )   PDF(1128KB) ( )  

    在航空声学风洞内进行气流内的噪声测量时,需要在传声器前端安装鼻锥,以降低流场波动对传声器振膜的干扰噪声。目前使用的鼻锥,当流速超过40 m/s时,自噪声大幅度提高,因而无法用于更高速度的流场测试。利用一种鼻锥低噪声设计的分析方法,分析鼻锥表面的压力系数分布规律,并提出一种降低鼻锥自噪声的改进形式,降低不稳定的静态压力的干扰。将鼻锥的透声孔设置在压力稳定区域,可减少流场内不稳定压力波动对被测声波信号的干扰,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满足更高速度的流场测试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
主办:中国声学学会
承办:上海交通大学
ISSN 1006-1355
CN 31-1346/TB